|
会议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
中评社北京7月4日电(记者 海涵)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7月3日下午举行“亚太合作与安全”小组讨论,来自中、韩、澳、印尼四个国家的学者围绕主题分享观点,他们普遍表示,和平弥足珍贵,国家之间要通过谈话减少误判,一道找到合作共赢之路。
韩国延世大学杰出教授文正仁表示,亚太地区的和平来自许多因素,首先是中美自1972年以来关系的缓和,这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和平因素;其次是各国之间经济的融合,亚洲“四小龙”崛起,各国都实行出口导向的贸易政策;三是,各方之间在政治上建立信任措施,比如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中日韩合作机制都推动了和平与政治互信;四是,社会文化的因素,冷战结束后,中日韩之间社会文化交往、人文交流非常频繁。他指出,美国提出的“印太思路”就是要包围和遏制中国,这是逆历史潮流的。美中竞争会使本地区所有国家都处于艰难境地,比如日韩会很难做出选择。“我们希望避免这样的艰难境地,”文正仁说,希望美国和中国能一道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在经济领域,我们应该摆脱所谓“脱钩断链”,这会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很大破坏。相反,我们应该回到区域主义、回到多边主义。他也强调,不同的文化、文明要找到办法共存,要相互尊重,这是实现世界和平、繁荣与秩序的根本途径。
东盟和平与和解研究所执行主任伊·古斯蒂·阿贡·维萨卡·普加表示,全球安全是一个全球公共品,不管是国家还是非国家行为体,都会对全球威胁作出反应以维护安全。普加他别谈到东盟在维护全球安全方面的作用,他指出,本地区很多国家都希望把区域合作制度化,希望加强相互信任,减少公开冲突。本地区的国家希望共同应对威胁而搁置争议,一些经济体有很大的市场,这一点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和安全。东南亚的和平与稳定、东盟的和平与稳定是由于域内国家遵守“亲善友好”原则实现的。东盟的成立本身,就是一个和平取得成功的故事,这不仅加强了本地区的一体化进程,而且统一了各国的想法,使他们能够更开放地讨论关键的问题。他强调,们必须将和平与地区的实际相结合,防范新的冲突和风险,建立新的安全机制,解决冲突的根源,不要将冲突让下一代继承。我们必须要防止误判,外交和对话必须要保持,而且要突出,不要把外交看作是软弱。和平要想取得进展,必须要有耐心。这条路会非常崎岖,但是只要有耐心就能成功。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继平表示,2022年的俄乌冲突,可以说是一次非常大的事件,结束了二战以来七十多年相对和平的时期,它是划时代的。这种变化并不是俄乌战争偶然的一个事件引发的,即使没有俄乌冲突,可能也会有其他事件。因为它是二战以来整个世界国家之间、国家集团之间的矛盾积累的结果,所以可能会由别的事件引发。胡继平指出,追求绝对安全的思路是错误的,维护安全要从众多矛盾着手。二战以来积累的众多矛盾,要通过外交等手段来缓和、消弭,这才是避免冲突的办法。他表示,在亚洲地区,中、日、韩三国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这三个国家GDP加起来跟美国差不多,团结起来是足以稳定东亚地区的局势,包括经济方面的繁荣和安全方面的稳定。当然,我们不是排斥美国,我们也应该跟美国协同起来一起促进这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澳大利亚前外长鲍勃·卡尔谈到,中国很有自信的行动正在引起其他国家的相互讨论和对话。四国集团也许可以发挥对冲的作用,但是并非这几个国家开会就能够限制中国的增长。对于中国的崛起,拜登政府提出来的这些措施,不管是四国集团还是《奥库斯协议》,对于亚洲军事力量的平衡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改变,而这个平衡的调整正在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特朗普看起来是愿意以同俄罗斯打交道的方式同中国打交道,但很明显,他的关税政策很疯狂,这会适得其反的。尽管还有关税战,但特朗普是愿意与中国达成交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