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亚前外长Gareth Evans(中评社 许思悦摄) |
中评社北京7月5日电(助理记者 许思悦)7月3日,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在京开幕,当日下午,“维护国际经济秩序”专题讨论举行。五位专家学者分别从国际规则重构、区域合作机制、企业实践等角度对当前国际经济秩序面临的挑战与出路展开讨论。
澳大利亚前外长Gareth Evans在发言中深入剖析了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危害性。他特别指出,今年4月美国以“解放日”为名发动全球关税战,不仅对中国商品征收近乎贸易禁运的高关税,甚至对长期盟友澳大利亚也加征10%关税,而美国对澳实际享有贸易顺差。Evans引用历史教训称,这种基于贸易逆差规模的随意征税,与1930年代《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螺旋如出一辙。他强调,美国当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敌视态度,正在动摇战后经济秩序的根基。为应对危机,Evans建议各国应抵制报复性关税冲动,同时通过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等机制维持WTO基本功能,并着力推进RCEP和CPTPP等区域贸易安排。
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所院长Chinoy从历史维度分析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演变。他指出,从1948年关贸总协定到1994年WTO成立,再到2001年中国加入,国际经济秩序一直随权力格局调整而演进。Chinoy以越南为例,详细说明了美国对华加税如何导致中国企业通过越南转口,最终使越南对美出口关税从46%降至20%但仍维持高位的现实困境。Chinoy认为,这种区域经济自主性正在催生新的产业分工模式,而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别于传统西方主导体系的新选择。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宇燕教授系统阐述了对国际经济秩序改革的思考。他指出,今天的国际经济秩序受到威胁,包括关税对整个国际贸易体系的颠覆、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失效”、“多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的作用有限。张宇燕提出存量+增量的改革路径:在存量方面,要维护WTO基本框架,完善其争端解决机制,也要加强区域的合作,为RCEP等组织扩容升级;在增量方面,需建立一些新的多边机制或区域机制来应对今天面临的风险和挑战,针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建立国际规则。
美敦力大中华区总裁ALex Gu表示,作为全球最大医疗器械公司,美敦力年销售额达320亿美元,服务全球7800万患者。公司在中国运营36年,拥有10万名员工,在上海和成都设有两大培训中心,过去十年累计培训25万人次。Gu指出,中国正成为全球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但贸易战带来的25%和125%关税严重影响了90%依赖进口的中国医疗产品供应。因此,他呼吁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确保医疗资源公平可及,为全球各地的患者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