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第二场大会“泛安全化与全球安全困境”举办(中评社 海涵摄) |
中评社北京7月5日电(记者 海涵 助理记者 许思悦 梁夏欣 叶佳怡)7月3日下午,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第二场大会“泛安全化与全球安全困境”举办,澳大利亚原外长鲍勃·卡尔、前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韩国外交通商部前部长金星焕、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出席大会并发言。会议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阎学通主持。
澳大利亚原外长鲍勃·卡尔表示,加沙地带的种族屠杀是国际体系所面临的一大困境,整个世界都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并去寻找解决方案。我们必须让中国在世界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应该作为1945年之后世界秩序的维护者。现在西方世界已经无法发挥领导作用,我们必须回答一个更大的问题——制度和结构问题。他提出,要努力促进世界贸易多样化。美国的盟友无法忍受美国越来越强势地令其与中国脱钩的要求。比如,澳大利亚40%的出口都是去中国,假如要脱钩的话,澳大利亚一下子就会陷入贫困,韩国和日本恐怕也是如此。中国致力以促进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不断提供公共产品,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
崔天凯大使表示,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应当区分“泛安全化”与合理安全关切。他指出,在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对主权安全的合理关切值得重视,但将经贸、科技、教育领域的正常交流都贴上“安全”标签的做法,不仅扭曲安全概念,更会冲淡真正需要关注的安全重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前推行泛安全化的国家正是多年来制造全球不安全因素的源头,这些国家曾多次违反联合国宪章发动战争、实施单边制裁,如今却因发展中国家觉醒和全球南方崛起而感到“不安全”。崔天凯强调,这种将别国正常发展视为威胁的思维,本质上是零和博弈的旧安全观作祟,这种观念导致自陷安全困境。要破解这一困境,国际社会应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
韩国外交通商部前部长金星焕指出,全球合作正面临安全考量的过度扩张,科技交流与气候合作等领域的矛盾尤为突出。他进一步强调,美国的政策取向加剧了这一趋势。随后,金星焕在主题演讲中系统阐述了三重结构性问题:首要症结在于中美在战略互信方面的持续弱化;其次表现为传统经贸合作被重塑为了战略竞争的工具;此外,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协调机制也面临着效能衰减的困境。他特别提及了中联部部长刘建超稍早前有关中美关系的积极表态,认为这是改善现状的重要信号。为应对当前困局,金星焕主张强化中日韩三边协调机制,借助韩国新政府履职契机重启高层对话,以此缓冲大国对抗风险。他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厘清安全概念的定义,避免关键术语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