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评现场:李国平谈全球航天合作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25-07-05 00:33:25


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第二场午餐演讲现场(中评社 梁夏欣摄) 
  中评社北京7月5日电(助理记者 梁夏欣)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第二场午餐演讲由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主持,中国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以“携手开创全球航天合作新时代”为题,为与会嘉宾阐述了一幅壮阔的中国航天画卷。

  李国平首先回顾了中国航天近70年的发展历程。他指出:“我们已经建成了涵盖研发、制造、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在轨卫星数量已突破1200颗。”他还生动地描述了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的壮观景象——这座高达110米的巨型火箭能够将150吨重物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航天达到了新的高度。在深空探测领域,中国航天也取得了诸多里程碑式的成就:嫦娥四号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创造了历史;今年六月,嫦娥六号历时53天,从月球背面带回了1935.3克珍贵月壤,至此,中国探月工程的“绕、落、回”战略已圆满实现。李国平宣布:“明年起,我们将开启新的篇章。”嫦娥七号计划于2026年前往月球南极探寻水冰资源,后续的嫦娥八号将验证月球原位建造技术。

  在谈到国际合作时,李国平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和成果。目前,由多国参与的国际月球科研站方案正在论证之中,金砖遥感卫星星座也迎来了新成员。嫦娥系列探测器已成为多国科研设备的搭载平台:嫦娥四号搭载了荷兰低频射电谱仪,嫦娥七号计划搭载埃及月壤分析仪,这体现了全球科学合作的积极态势。他还提到,今年中国已向法国、日本等五国科学家提供了嫦娥五号月壤样本用于研究,美国科研团队也将参与相关研究工作。此外,2028年天问三号火星任务计划预留20公斤的载荷空间,用于国际合作项目。

  在现场大屏幕播放的卫星影像背景下,李国平讲述了一系列跨越国界的航天合作故事:中国与巴西持续37年的地球资源卫星合作,惠及了二十多个国家的农业监测;中法联合研制的卫星首次实现了海风海浪同步观测;中国为埃及建造的通信卫星改变了当地高原居民的联络方式。他还提到了四月在武汉召开的拉美航天论坛,27国代表在论坛上表达了加强合作的意愿。论坛发布的《武汉宣言》与《浦江倡议》共同体现了中国航天在国际合作方面的积极姿态。

  面对日益严峻的空间碎片挑战,李国平提出了“构建清洁太空”的中国方案。他建议在联合国框架下建立空间交通规则,坚决反对外空军备竞赛,并表示中国将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航天能力。他还特别提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联合国区域中心:“十年间,该中心为亚非拉33国培育了近400名航天人才,他们归国后正成为本国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