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美籍华人鲁照宁 多年来捐赠数千件抗战文物
http://www.CRNTT.com   2025-07-04 17:15:21


美籍华人鲁照宁(左)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文物史料。(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中评社北京7月4日电/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不久前,美籍华人鲁照宁将其搜集的89件(套)反映日军在南京等地暴行的抗战文物史料,无偿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是他20余年捐赠生涯中的又一次捐赠。从2004年起,鲁照宁已向全国各地抗战纪念馆捐赠近3000件(套)史料。

  “把日军暴行清晰地暴露在世人面前”

  “我们离开这座城市时,最后看到的一幕是,300名中国人在江堤附近被有计划地处决,此前这里的尸体已堆积到齐膝深……这是过去几天南京惨状的典型写照。”这是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驻华记者阿契包德·斯蒂尔1937年12月15日从美国军舰“瓦胡”号发往美国报导中的一段话。在捐赠仪式现场,读到这些字句时,鲁照宁几度哽咽。

  在这篇名为《在地狱般的四天》的报导中,记者斯蒂尔讲述了日军在南京的种种暴行。这篇报导发表在1937年12月18日出版的《旧金山纪事》第2版上,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目前馆藏的国际社会有关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最早报导原件。

  在鲁照宁此次捐赠的文物史料中,有很多报纸原件记录了当年日军飞机轰炸南京的惨状。例如1937年9月23日的《纽约时报》头版这样写着:“昨天,50架日本飞机对南京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两轮空袭。在最后一枚炸弹落下后,超过200名平民伤亡。”当天的《芝加哥每日论坛》也报导:“50多架日本飞机参与空袭,向城市投下200多枚炸弹,造成200多名中国平民伤亡,多数集中在城市最贫困区域。许多人被烧死,下关长江边贫民窟的草棚如火柴盒般被点燃……街道上满是肢体残缺、被烧焦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尸体。”

  在鲁照宁搜集、捐赠的文物史料中,很多令他心意难平。例如,在他捐赠的1937年12月6日美国《纽约时报》和1937年12月14日美国《芝加哥每日论坛》上,均转载了有关两名日本军官进行“百人斩”杀人竞赛的报导。报导称,来自上海前线的一份电报详细介绍了两名日本军官之间的一场比赛,看谁先杀死100名中国人。年纪分别为25岁和26岁的日本军官,把赌注押在了这项成就上。鲁照宁说:“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首次收到西方媒体报导关于‘百人斩’杀人竞赛的报纸原件,说明‘百人斩’杀人竞赛的残暴行径在当时就引起了国际社会关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