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聚焦经济安全化 五国专家谈破局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25-07-06 00:11:56


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经济安全化与全球供应链重构”小组讨论(中评社 梁夏欣摄)
  中评社北京7月6日电(助理记者 梁夏欣)在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经济安全化与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小组讨论上,来自新加坡、越南、中国、俄罗斯、加拿大的前政要、外交官及国际关系学者就全球化变局下的经济安全挑战展开深入研讨。本次小组讨论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陈琪主持,与会者围绕经济安全化的历史脉络、中美战略竞争影响、供应链韧性建设及中等国家角色等核心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指出,当前经济安全化态势实为历史常态。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非政治化贸易体系已瓦解,如今美国正放弃其建立的国际机制(如WTO、WHO),并将贸易“武器化”。历史证明,贸易始终依存于安全与政治信任:丝绸之路需军事保护,威尼斯贸易仰仗海军霸权。面对美国技术封锁,中国可打“稀土牌”并发展自主芯片,但更应通过开放(如深化RCEP、加入CPTPP)争取伙伴。中国作为实际最大经济体,已拥有区域主导力,各国对华需求大于中国对其依赖,需在新现实中寻求合作最大化。

  越南外交学院范兰蓉大使强调经济武器化将造成全球性损害,其可能导致全球GDP损失高达7%。这一系统性危机会全面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基础,并深刻动摇国际互信根基,最终侵蚀全球共同繁荣。中美战略竞争催生的“中国+1”策略,使越南、墨西哥等凭借地理优势和贸易网络成为连接对立经济阵营的自然桥梁,形成客观上缓解冲突的缓冲地带。范大使呼吁国际社会停止通过关税等手段惩罚此类衔接经济体,转而建立透明规则支持其发挥稳定作用。针对美越新达成的关税协议,她以“有协议优于无协议”的务实态度接受现状,但强调必须制定科学的转口商品本土附加值核算标准以保障公平,同时敦促美方承认越南市场经济地位并解除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向阳从学理层面分析,全球经济安全化趋势表现为企业供应链管理逻辑由注重“效率优先”向侧重“韧性优先”转变,以及宏观层面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其驱动因素既有客观层面——超级全球化时代供应链延长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自然增加,也有主观层面——西方社会将国内收入差距问题归因于发展中国家竞争的特定叙事构建。李教授他认为,这种趋势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并可能带来显着影响:全球化进程步入调整阶段、全球整体经济福利面临缩减压力、以及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显现不足。在应对层面,他分析认为排除美国重构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现实困难,建议中国可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等机制着重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并在推动国际治理改革中采取务实策略。

  俄罗斯科学院沃伊托洛夫斯基所长援引俄方实践案例指出,尽管遭遇1600余项制裁、超3000亿美元资产被冻结这些极限施压,俄罗斯仍通过与非西方国家深化合作,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实现​​2024年4%的经济增长,印证了全球价值链的抗压韧性。他强调,西方技术封锁等工具实际上是一个“相互依存悖论”——制裁在破坏既有秩序的同时,也反向驱动替代性合作路径,证明无法扼杀全球化框架下的创新生存能力。他明确向中国传递了信心:依托​巨大市场及多元伙伴网络,中国完全有能力抵御美国技术管制或关税升级等风险。若俄乌冲突缓和,俄罗斯将采取选择性回归策略,优先与可靠伙伴重构经济链接,而非无条件重返西方主导体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