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大国如何保持基础研究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18-11-05 10:49:58


  中评社北京11月5日电/历经13亿年旅行,宇宙中两个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抵达地球,于2015年9月14日被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捕捉到。这一发现填补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验证的最后一块“拼图”,是人类探索自然的又一个里程碑。

  美国领衔的引力波探测,为20世纪下半叶以来“沉寂”的基础研究带来新活力,也显示了美国的科研实力。基础研究是整个科技体系的源头,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面对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各大国如何保持基础研究活力?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引导企业参与

  基础研究往往短时间看不到“产出”。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质能方程时,并未预见它在40年后会成为核能的理论基础。如今,为使基础研究成果尽快见效益,一些发达国家吸引企业也参与进来。

  比如美国,特朗普政府执政近两年来,加大了对前沿领域的引导和投入,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下一代半导体等多个领域推出国家战略,明确了探月和深空探测路线图,努力在超算等领域保持领先。

  美国政府推动的科学战略一大特点是“政府-研究机构-企业间的互动”。以今年9月公布的《量子信息科学国家战略概述》为例,该战略提出成立美国量子联盟,将学界和产业界组织起来,通过公私联合融资等方法,跨越量子科学基础设施和技术上的鸿沟,确保美国在量子计算的领先地位。

  自己的科学发现被其他国家抢先商业化,英国科技史上曾多次吃这样的亏,电话、青霉素、单克隆抗体等都是如此。为了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不再错失机遇,英国政府斥资6100万英镑,在曼彻斯特大学建立国家石墨烯研究所,推动石墨烯材料的研发及应用。目前,该机构从英国政府和欧盟获得资金支持,与超过8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