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北山县的田野调查从2013年10月开始,到2014年8月结束。调查对象是9名高三文科班的农村学生(5名男生和4名女生)。在调查结束时,1人升入二本院校,1人升入三本院校,5人升入高职学校,1人返校复读,1人放弃上大学。在全校该年的文科毕业生当中,只有2人升入一本院校。
在文献方面,笔者重点搜集了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历年发行的《河南省普通高考试卷评析》。除了罗列高考试题和答案以外,《试卷评析》还提供了权威专家对试题考查内容的解读,分析了全省学生的答题情况和答题失误,并指出了下一年学生及老师应当改进的方向。另外,笔者还收集了教育部发行的高中课程标准以及河南省2014届高中毕业生使用的教材。
以这9名学生为中心,笔者对云雀高中文科毕业生的课堂和课外学习进行了密切的观察。课堂观察的重点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教学方法。课外观察注意了学生在课外的具体学习活动。此外,在高考前及高考后,笔者还对这些学生做了家访。在高三第一学期及高考后,笔者对这9名学生分别做了两次访谈,内容包括他们在高中的学习方法以及他们对高中学习的反思。在高三第二个学期,笔者访谈了当时执教高三文科班各科目的12名老师,访谈时重点关注他们对高考录取标准的理解以及他们的日常教学。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将分析云雀高中的农村学生为何难以在高考中斩荆折桂。
高考改革与课本知识的“活用”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高考制度基本处于不断变革之中。与推荐或者保送上大学相比,高考被视为一种更加公平的选拔人才机制。
不过,高考长期以来也广受诟病。主流观点认为,以往的高考过于注重考查课本知识,这助长或者催生了以“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为主的应试教育。这种教育培养的优秀学生擅长应付各种考试,却不会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历次高考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想方设法改变或改造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通过倡导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逐步摆脱课本知识的束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