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全球第一
http://www.CRNTT.com   2023-03-31 12:36:22


 
  第二次是靠产业链集群优势、物流供应链优势、生产技术优势、产业工人优势、产业配套环境和政策优势等,实现了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整体在我国的布局,企业的产品制造既面向我国市场也面向全球市场,我国工厂具有生产效率高和生产成本低的双重优势。

  当前,从区域上看,各地都积极发展制造业。东部地区加快转型升级,率先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优势大省地位继续巩固,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中部地区和部分西部地区迅速崛起,四川、安徽、江西等在全国制造业中的比重持续上升,成为接续工业增长的“后起之秀”。“从区域上看,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若干经济增长极正在形成,成为拉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关兵说。

  辩证看“大”与“强”

  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超过四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65家制造业企业入围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7万多家。按照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我国制造业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609个小类,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

  业内常说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因而不少人认为规模优势并没有多大用处。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副部长许召元表示,制造业产业的技术进步有一个很重要的“干中学”效应,很多产品生产规模越大,就越容易在生产中完善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我国制造业规模持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中生产效率的优势就有了重要基础,这包括产业配套优势、产业规模优势等,可以显着降低成本。

  我国制造业的“大”为“强”提供了坚实基础。赵刚认为,“大”使得我国制造业形成了规模经济优势,很多产品订单只有在我国才能实现大规模、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生产,例如,同样一个机电或装备类产品在中国制造,原材料充足、磨具能就近配套、整机可实现量产。

  “大”能为制造业技术进步提供更多资金、人才和应用场景,推动我国制造业加快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研发设计、高端生产装备、先进工艺设计、先进基础材料水平,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