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人工智能这样走近我们
http://www.CRNTT.com   2023-03-31 12:35:40


 
  早在2017年8月,科大讯飞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智医助理”机器人,就与全国考生一道参加了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同年11月,成绩公布,智医助理以456分顺利通过笔试测试,超过全国96.3%的考生,至今仍是唯一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笔试测试的AI系统。

  AI模型是人工智能赋能产业的基石之一。不同行业乃至每家企业、工厂都需要不同的人工智能模型,以往,AI模型高度定制化,生产周期长,成本高。

  “规模化、低成本地生产高性能AI模型,已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的主要技术壁垒。商汤科技打造‘Sense Core AI大装置’,实现高性能AI模型的量产,并通过自研软件平台,将AI模型与应用在多种场景下迅速部署。”商汤科技相关负责人说,大装置带动公司AI模型生产在规模、性能、速度等方面持续提升。去年,商汤科技研发团队人均生产模型数相较于2021年提高90%。

  基于“Sense Core AI大装置”打造的人工智能模型已应用于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等多个领域。去年,商汤还为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阿尔法·罗密欧F1车队打造了AI智能赛车解决方案,以优化车队的决策过程和比赛策略,助力车队成绩提升。

  行业、企业创新的涓滴,汇聚成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奔涌的洪流。

  ——产业规模庞大。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企业数量接近4000家,人工智能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论文、专利“家底”越来越厚。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13年至2022年11月,全球累计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4.4万项,中国累计授权量达10.2万项,占41.7%;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的高水平论文产出占比从2012年的20.36%增长到2021年的50.71%。

  ——关键核心技术局部突破,部分关键应用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企业在应用算法、智能芯片、开源框架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已取得重要突破,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应用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标志性产品有效落地应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