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亨达说,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反映出金融服务在“一带一路”的重要角色。 |
中评社香港3月1日电/经纬集团副主席、香港中国商会常务副会长陈亨达指出,资金有如经济的血液,金融则是造血的机器。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反映出金融服务在“一带一路”的重要角色。现时“一带一路”每年基建投资的需求高达5,000亿美元,解决融资瓶颈是“一带一路”成功的重要支持。
陈亨达1日在明报发表文章说,国际上有不少多边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及亚洲开发银行等,其中世银多数向中等收入国家和信誉良好的低收入国家提供贷款;亚行则通过贷款、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援成员国在基建、能源、环保等发展。世银和亚行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组织健全,但融资方向并不指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建设。
为满足“一带一路”融资需求,中国主导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新兴多边开发机构,以亚投行最重要,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成员国达93个,遍布五大洲,主力支持亚洲基础设施建设。
文章说,金砖银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初始实缴资本100亿美元,分7次支付。截至去年9月底,实缴资本到位金额44亿美元。至于上合银行则仍在筹备。两个平台暂未成为重要融资力量。
丝路基金亚投行 成资金来源主力
反而,中国2014年成立及出资的丝路基金,专攻“一带一路”基建投资,规模400亿美元,后增资1,000亿元人民币,总规模约550亿美元。根据官方网站,亚投行已为“一带一路”的35个项目提供75亿美元贷款。
另一主要融资力量是国内政策性及商业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截至2017年底累计发放“一带一路”相关贷款逾1,800亿美元;中国银行截至去年6月向相关国家授信投放逾1,100亿美元。两类机构在“一带一路”发挥重要的融资作用。
现时“一带一路”资金主要来源为丝路基金、亚投行、世银及亚行。随着金砖银行及上合银行的成熟应可成为主力之一,与传统的世银及亚行实现功能互补。(见表)
文章说,虽然为“一带一路”的资金平台不少,但相当部分由中国金融机构主要甚至唯一出资。这种不平衡源于“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不足。此外,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在金融海啸后收缩业务,特别是海外大型项目的贷款更严格谨慎,导致中国承担了大部分资金压力。
贷款为主 直接融资方式甚少采用
其实,中国已着力推动多边金融平台,以取代由自己独力承担。亚投行成立后,“一带一路”贷款渐变为来自亚洲、非洲、中亚和拉丁美洲的混合贷款,亚投行又会与世银及其他机构形成银团,纾缓资金来源集中的风险。一些区域性基金如中非发展基金及中俄投资基金等,亦分担了部份资金压力。
至于直接融资方式如股票或债券发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本市场相对落后,难以满足相关的资金需求。现时中国正积极推进发行沿线各国通行的丝路债券,但要建立各方接受的发行体系仍需一段时间。
“一带一路”未来的资金融通方面,香港可扮演重要角色。上周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挥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
文章说,现时香港金融市场发展成熟,无论在股市或债券集资,香港均可提供全面服务。加上,香港处于“一带一路”中心地带更能独享优势,既可吸引“一带一路”沿线成熟的项目上市,又可为项目发行基建债券或基金等产品,筹集稳定的资金。
香港把握机会 发展更多元化服务
若能利用人民币作为“一带一路”的融资货币,既可减少换汇成本,又可降低汇率风险及维护金融稳定。现时中国在人民币互换、清算和跨境支付都有经验,加上香港是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国际枢纽,可开发更多离岸工具,如人民币股票或债券,让中国机构及企业或沿线国家政府与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
香港正计划打造大湾区的绿色金融中心,建设国际认可的绿色债券认证机构,未来亦可为“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发行绿色金融债券。
文章说,虽然香港已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但不少国家及地区正努力追赶,所谓“不进则退”,我们应该好好把握“一带一路”这个难得的机遇,将香港打造成为更多元化及国际化的世界级融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