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民国”在台湾的足迹”研讨会,是由国民党副秘书长黄奎博(右三)主持。(中评社 张嘉文摄) |
二是、台湾得以摆脱“殖民经济”格局,发展自身产业。日本殖民年代,台湾的经济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整体不脱“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格局,仍是以台湾的资源、人力来成就日本的“殖民地经济”或战争补给模式。这些史实,在近来却常被刻意美化或忽略。台湾光复,终结了过去“殖民经济”发展模式。“中央政府”来台后,以国父思想为基础,转而发展以台湾自身为主体的产业经济,并在内外局势变迁下,一次次调整经济政策,化危机为转机。
第三、台湾得以逐步走向“政治民主化”。直到光复后,台湾民众回归“中华民国”,才拥有“宪法”中规范的民主权利。隔年,台湾就首度举办乡镇市区代表选举,以及村里长选举;1947跟48年,台湾民众分别参与了“全国国大代表”、“立法委员”的选举。1950年,台湾人就开始选县市长、县市议员。1996年更启动“总统”直选,创造了华人世界的民主奇迹!
第四、中华文化的连结。日本殖民后期,在台湾力推皇民化运动,台湾光复则推翻这政策。民众得以恢复原本姓名,用原本的中文来思考书写;各种民间信仰、传统民艺也可重现。台湾人得以与自己祖先传承下来的精神与文化传统,重新连结。
江启臣强调,对于台湾光复后的种种,在民主化的台湾,我们理应有更自由宽阔的空间,去重新凝视历史,促成不同族群、不同视角的对话。他深信,唯有还原战争的残酷真相,看懂不同群体记忆中的悲欢离合,台湾才能找真正到和解共生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