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任天豪:中日双方各有所需抛橄榄枝
http://www.CRNTT.com   2018-10-27 00:15:49


台湾历史学者、台中科技大学助理教授任天豪。(中评社 林谷隆摄)
  中评社台中10月27日电(记者 林谷隆)台中科技大学助理教授任天豪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美国对东亚的掌控力道,长期影响中日关系发展,从历史脉络来看,日本从1955年便试图在美国影响下,走出一条“日本利益”道路,而非“美日同盟”利益。所以此次中日高峰会确认“互为合作伙伴”,是双方各有所需而抛橄榄枝。台湾驻日代表谢长廷抛出大陆“拉日孤台”担忧,其实是长期存在,中日双方为了改善双边关系,台湾在此都是附加议题。

  任天豪,中兴大学历史博士,现任台中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研究专长在东亚冷战国际史、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等。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5日展开一连3天的访中行程,此行是日本首相时隔7年后的正式访问。安倍晋三并于26日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举行会谈。

  任天豪表示,从东亚史的脉络来看,中日两国早就是正常的“国与国互动”,毕竟从中国与周遭国家的互动往来,中日绝对是互动最密切的双边关系,这个正常互动关系,可以从1978年双方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开启,但过去双方互动在表面上让人感觉不那么密切,主要是受到冷战格局与美国因素影响。

  任天豪认为,中日自从双方从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日本对中国便是采取“改善关系”的期待,尤其是日本官方一直希望跟中国更紧密的经贸关系。所以这次安倍晋三正式访问中国,日本内部也希望能运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40周年的时机点,有机会更近一步改善双边关系。

  任天豪强调,长期以来横亘在中日间的分歧,主要的症结在于历史,对于历史的分歧并非单纯存在中日间的双边关系,而是历史解释主要被用于在国内政局中的需要。所以过去中国对于日本的反弹,不见得是中国政府对日本的真正态度,而是有某种内部需求所致。历史问题的复杂,体现中日双方互动往来。

  任天豪告诉中评社,所以当中日关系友好,包括琉球历史问题、钓鱼岛争议都可能被淡化处理,所以未来两国如果要有像正常国家的互动模式,最终还是要解决历史遗留下的问题,但这个问题恐怕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而且这个历史问题需要透过政治解决。

  任天豪强调,美国对东亚的掌控力道,也影响中日关系发展,但从历史脉络来看,日本早从1955年就有一股声音想要“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即是在美国影响下走出一条符合日本利益,不只是符合“美日同盟”的利益。

  任天豪提到,在这样的逻辑下,日本了解他们需要中国市场,所以在美日同盟下,日本也发展出政商分离策略,这是在冷战下真正符合日本利益的做法,而且日本对中国的矛盾情节并没有这么强烈,日本民间也一直抱持愿意跟中国好好往来的诉求,这是安倍晋三改善中日关系的民意基础。

  任天豪相信,安倍智囊团中也有历史学者,让安倍在近两年内的演讲内容都是中规中矩,避谈靖国神社等敏感议题,懂得华人世界的思维,此时日本官方需要有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机点,来修补中日双边关系,所以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此时安倍出访中国是符合日本利益最妥当的安排。

  台湾长期与日本互动密切,这次安倍晋三访中,北京释出欢迎参与一带一路的大饼,驻日代表谢长廷则抛出大陆“拉日孤台”的担忧,谢长廷的担忧是否会成真?

  任天豪回答,大陆“拉日孤台”的隐忧从两岸分治以来长期都存在。谢长廷不是专业外交官,但他是资深的政治人物,谢的思考不免含有包括政党利益在内的台湾内部政治思维,背后的政党意识是“日本会不会牺牲台湾利益”,但这个隐忧却是一直都存在的事。

  任天豪向中评社提到,从“中华民国”跟日本还有外交关系时,中国大陆便已经利用佛教团体访日,包括日本执政联盟中的公明党与大陆官方互动也很密切。过去中国大陆试图跟日本改善关系,主要是削弱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双方做这些事情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台湾在此都是附加议题。

  任天豪强调,谢长廷在安倍晋三正式访问中国大陆之际,强调台湾在此的边缘化危机,虽然从历史脉络,这个隐忧长期存在,但现在提出警讯,也是符合台湾执政党的利益,可以让民众在选举时,加强台湾被边缘化的意识。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