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美谈判最关键阶段,三个问题必须搞清楚!
http://www.CRNTT.com   2019-02-24 11:32:38


 
  问题二,中美谈判中的“大豆逻辑”。

  谈判还在进行中,一些实质性内容也逐渐释放出来。

  比如,美国农业部长珀杜在推特上透露,中国这次承诺再购买1000万吨美国大豆,他为美国农民感到高兴。特朗普立刻转发了这条推特。

  很多人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估计会觉得有点困惑。

  在之前中美贸易战时,大豆是中国对付美国的“武器”,现在又承诺采购这么多,中国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这里面,就有一个中美贸易战的“大豆逻辑”在里面。简单几点吧:

  1,当初贸易战时,中国需要武器,那对不起,美国大豆,我们不买了。

  2,其实,中国比需要石油还需要大豆,毕竟,中国一年缺口9000多万吨,90%的大豆,都依赖进口。

  3,没办法,那就买巴西等国的大豆吧,自然价格也高了不少。

  4,所以,从美国进口大豆,首先对中国有利,今年是猪年,猪更高兴,花同样的钱,可以吃到更多的大豆饲料了。

  5,一句话:不进口大豆,是我们反制的需要;现在进口一些大豆,是谈判的需要,也是自身需要,也是向美国释放善意和诚意。

  6,换句话说,大豆这张牌用好了,就是中国的一个筹码,筹码就是要用的。

  所以,质疑中国进口大豆,其实大可不必。

  进口大豆,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进口土地、进口淡水、进口资源。

  而且,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一个事实,中国每年几千亿美元的顺差,确实也不可持续,多进口一些美国的货物,而且还满足中国的需要,真不是坏事。

  当然,如果美国反悔,那中国肯定会不客气,不再进口就是了。

  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转型很困难,卖不出去就真砸手里了。那到时,美国人会更抓狂。

  问题三,最终结果到底谁输谁赢。

  贸易战没有赢家,这个常识大家都清楚。

  因此,只要中美达成一致,当然前提必须是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合作解决问题,双方都可算做赢家;反之,双方都是输家。

  当然,我也知道,肯定会有人计算,最终的协议,美国让步了多少,中国付出了多少,然后统计:到底中美哪个是赢,哪个是输?

  我总觉得,首先要算一下,什么是中国最大的利益。

  几个观察点吧:

  1,特朗普原来最不满的,中国每年顺差几千亿美元,美国太亏了。贸易有买有卖,但如果太不平衡,确实也不可持续。因此,中国适当多进口一些美国产品,而且还是中国需要的东西,对中国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2,到过美国的人都知道,美国东西便宜,不管是牛肉猪肉,还是衣服鞋袜,同样品牌,有的价格只有中国的一半。如果中国消费者能够以同样的价格,在国内买到同样的商品,对中国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3,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美国的低价优质商品进来,必然对中国企业构成压力,促使他们不得不降低价格提高竞争力。这种鲇鱼效应,对中国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所以,还是昨天说的那几句话:

  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看,这次挑战,对中国来说,何尝不是第二次入世呢?

  美方提出的一些结构性诉求,乍一看似乎咄咄逼人,但仔细想想,很多又何尝不是我们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正要做的?

  没有入世,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没有这次挑战,中国就不可能这么深刻认识到自己短板;没有因此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

  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挑战,看作危机,但更要看到其中的历史性的机遇。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改革进入到深水区,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有的时候,没有喘不过气来的压力,就不可能痛下决心进行壮士断腕式的改革。

  中美关系稳住了,中国就不会失去战略机遇期。

  当然,短期内,肯定有阵痛,就如同当年入世,肯定还是有不适应的。但从长远看,这么勤奋的中国人,有什么可怕的呢?

  也许,若干年后回头看,我们还要感谢美国人呢!

  当然,合作是有原则的。如果得寸进尺,漫天要价,那中国除了坚决顶回去,肯定别无他法。

  那就只剩下“双输”一种可能,那就真是中美的共同悲哀了!

  来源:环球时报 牛弹琴微信公号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