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9月1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不到一年,铁产量、钢产量、总产值分别增长23%、30%、75%,一举扭亏为盈。新天钢集团是怎么做到的?
“是混改!”集团领导、一线员工给出一致的答案。2019年1月,民营钢铁企业德龙集团出资200亿元,重组面临破产的天津国企“渤钢系”。至去年3月22日,德龙正式接收天铁、天钢等17家钢铁企业,新成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新天钢集团由此开启转变。
“瞧这车间,地面乾净整洁,玻璃透亮一新。”“出铁口新立了四个大围挡,员工自告奋勇画上‘梅兰竹菊’,多漂亮!”走进天钢公司2号高炉,作业长董文明自豪展示起车间新貌。
环境之变背后是机制之变。“工人没换,设备没变,过去2号高炉日产7000吨铁水,现在突破9000吨,为啥?”董文明揭开谜底:过去要搞卫生,领导好说歹说才能劝动;现在,卫生“包产到组”、设备“包机到人”,有问题直接找责任人,“总之,混改后企业效益好了,员工收入高了,干劲越来越足。”
“收入更高、干劲更足”是新天钢员工的普遍感受。同时到来的,还有更大的压力与责任,这也正是经营好转的关键。
找到有28年厂龄的长材厂老厂长王炳霞时,她正在机器轰鸣的棒材车间中控室里紧张地盯着大屏幕。“结果导向、责任到人,我必须时刻绷紧弦。”王炳霞说:以前,采购部门购置的原料运至工厂后,工厂验收不够认真,想着就算产品出问题也有采购部门分担责任,“现在,厂子有任何纰漏都得追究厂长责任,我就得事无巨细。”王炳霞也看到了指标到岗、奖罚分明的好处:个别“磨洋工”的工人不再懈怠,棒材车间日产量提高了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