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重庆“袍哥文化”:历史洪流中的城市记忆
http://www.CRNTT.com   2018-11-11 08:47:17


资料图:重庆市民自费请260名“棒棒”吃坝坝宴团年(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11月11日电/豪爽、耿直、热情——这是许多人对重庆人的印象。你是否知道,山城人这种性格,一部分可能源自“袍哥文化”的DNA?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8日报道,“袍哥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江湖义气、称兄道弟等,曾在重庆民间颇受推崇,但这股风气也不乏争议。

  重庆和四川地区的 “袍哥文化”究竟是什么,它现时今日的价值与弊端又有哪些?

  所谓“袍哥”,与重庆和四川地区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这里自古是长江水运往来地,衍生鲜明的码头文化,由于商贾常往来于码头,为维护各方势力,人们自发组织帮会,抱团发展求生存,这些民间帮会组织就叫“袍哥”。

  有一种说法是,这个名称取自《诗经》中《秦风•无衣》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即有衣同穿、有饭同吃、有福同享、有祸同当的“哥弟”。

  川渝地区有句出名的话:“袍哥人家,决不拉稀摆带”,意思是袍哥们做事绝不拖泥带水、而是干脆利落,这也是袍哥们引以为傲的特征。

  “袍哥”的发展经历过三大历史阶段。

  这些帮会发源自清朝初年。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取代明代政权后,民间发生“反清复明”的起义斗争,其中一个规模较大的“天地会”组织,后来分出“哥老会”,后来逐渐流入四川,统称“袍哥”。

  据记载,到了民国时期,袍哥帮会当时进入了西南各省,四川的党、政、军、农、工、商界等,都有人参加袍哥组织,袍哥的影响力在这段时期广泛扩大。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