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白酒行业进行布局,维维股份还在房地产、煤炭、茶类业务领域尝试跨界。2007年,维维股份进军房地产领域,联合中粮成立房地产公司,但随后发展不顺选择退出;2011年,维维股份收购了一家煤化公司,次年该公司亏损2000万元;2013年,维维股份开展茶类业务,以7650万元收购了湖南省怡清源茶叶有限公司51%的股权,但在2014年后,维维股份的茶类收入开始持续下降。2019年财报显示,维维股份茶类实现营收6691.17万元,同比减少5.69%。
豆奶大王之困
事实上,维维股份近年也意识到多元化发展受挫,并有意收缩战略版图,聚焦主业,并且提出“大农业、大粮食、大食品”战略,打造集收储、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粮食综合产业园。为了配合其发展战略,2018年12月,维维股份将贵州醇51%股份转让给维维集团。在公告中,维维股份称,“公司计划回归大食品板块,分批次剥离非主营业务”。
对此,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上市公司亏损的业务交给股东接盘,股东又将股票质押,进而引发一系列资金占用、信披违规问题,是一种恶性循环。
“维维股份近年来想‘多条腿走路’不停地发展副业,但业务过于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反而牵制了相当的精力和财力,造成了主业不振、副业不兴的局面。”朱丹蓬表示。
“维维股份多元化碰壁的原因是对所跨界行业理解得不够透彻。”宋清辉进一步称,例如跨界金融不是靠资本就可以取胜,说到底还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维维股份跨界领域广泛,给其带来了较大的财务压力,也制约了主业发展。
“主业也没有做好创新和拓展。伴随消费不断升级,豆奶出现了不少的可代替品,但维维股份并没有抓住机遇。”朱丹蓬表示。
1997年,维维豆奶销售额更是飙升到13亿元,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70%,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豆奶大王”。此后连续十多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但《2019-2025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维维豆奶的市场占有率仅有0.51%。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2-2016年,国内豆奶前五大厂商为维他奶、唯怡、维维股份、祖名和白玉。维他奶和唯怡的市占率逐年提升,分别提升22.45%、5.21%;维维豆奶产品老化,新品推出时间较晚,市占率下滑7.88%;随着各大厂商(达利、伊利、蒙牛等)加大对豆奶的布局,行业竞争将会加剧,短期内行业格局可能呈现进一步分散化。
业内人士分析,就维维股份而言,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多元化。维维股份在整个主业还不强的时候就贸然多元化,对资金和公司管理能力造成极大的挑战,虽然维维豆奶整体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品牌力和渠道力,但是按其现在的状态,不进则退,慢慢也很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