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新华社) |
中评社北京5月20日电/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目前脱贫攻坚进入收官倒计时,战鼓催征,时不我待。《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近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密集部署打出强化版组合拳,扶贫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频出实招,财政、金融、土地等一揽子超常规举措加持,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补短板强弱项 脱贫攻坚大冲刺
5月17日,在海南省人大会堂,召开了继续“背水一战”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誓师大会。会议提出,啃下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必须精准实施超常规举措,把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提升精准度贯穿脱贫攻坚战始终。要求以超常规的认识、举措、行动和实效,千方百计把时间抢回来、损失补回来、影响的工期夺回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这是全国上下脱贫攻坚大冲刺的一个缩影。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新的挑战和困难,但并未阻挡全国上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铿锵步伐。
国务院扶贫办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有832个贫困县,截至5月17日,780个县已宣布脱贫摘帽,中西部22省中已有15个省没有贫困县,剩下7个省(区)还有5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中,到去年底还有2707个没有摘帽,其中贫困人口过千人和贫困发生率10%以上的有1113个村。这些是贫中之贫、难中之难,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响鼓重槌破楼兰,尽锐出战誓必胜。“对未摘帽的52个县和1113个村实施挂牌督战,确保如期脱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5月1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7个省(区)都制定了挂牌督战的实施方案,所有县和村都制定了工作方案。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投入,对挂牌的52个贫困县投入了308亿元资金,各省对1000多个村在扶贫资金上也给予倾斜。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除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还要关注特殊贫困群体。刘永富介绍,容易返贫和边缘户容易致贫两类人今年增加了38万人,加上去年已发现的几百万人,一并纳入监测和帮扶机制。
实招频出 全社会合力攻坚
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倒计时阶段,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近段时间,多部委密集部署打出强化版组合拳。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今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加15.8%,同时要求各地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只增不减,目前扶贫资金涵盖专项扶贫资金、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金融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
加快扶贫项目建设。国务院扶贫办表示要调整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调整使用扶贫资金,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振兴发展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交通运输部将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推动交通扶贫项目向进村入户倾斜;生态环境部将大力推进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生态保护修复等生态建设工程。
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刘永富指出,我国有2.9亿农民工,贫困劳动力占9%左右。要想办法把已外出的2600万贫困劳动力稳住,再把剩下的200多万人送出去。人社部等四部门印发通知,于5月上旬至6月底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加大就业帮扶,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
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刘永富表示,对受疫情影响到期的扶贫小额信贷还款期限延长一年,对新增贷款申请加快办理、及时满足需求。加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生产。
挖掘消费扶贫潜力。商务部部长钟山近日表示,2019年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电商扶贫实现了对国家级贫困县的全覆盖,当年全国贫困县网络零售额达到2392亿元,同比增长33%。今年商务部还将加大电商扶贫力度,推动贫困地区电商发展,带动贫困地区500万农民就业增收。
紧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有关部门还出台了财政、金融、土地、教育、医疗、科技、人才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举措。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坚持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各部门更加精准地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对尚未摘帽的贫困县挂牌督战,着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及时转移就业,通过电商扶贫实现贫困地区农民增产增收,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和投入力度等超常规措施激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活力,确保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目前脱贫攻坚工作总体上恢复到常态,前期的损失和耽搁都可以弥补,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李国祥说。
提高脱贫质量 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必须多管齐下提高脱贫质量。”刘永富说。
李国祥指出,虽然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在时间紧迫和任务难度加大的多重压力下,彻底解决贫困人口面临的基本生存条件和持续发展能力问题。还要健全机制确保为贫困人口提供优质医疗卫生和教育培训资源,为稳定脱贫和增收致富奠定基础。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陈文胜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脱贫攻坚实践中还面临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较多,“三保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稳定脱贫机制尚未形成,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不够,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他建议,对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社会保障等涉及民生领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扶贫政策,要作为常量政策实行下去,确保巩固脱贫成果;对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生态建设保护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作为增量政策,加大政策的实行力度;对产业扶贫以及涉及基础性工作的扶贫政策,要作为变量政策,根据形势变化进行适时调整,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科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