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农民在晾晒收获的玉米)。新华社发 |
中评社香港12月11日电/中国官方10日发布数据,今年全中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至此,中国粮食总产量已连续6年保持1.3万亿斤以上,且实现了“十七连丰”。
美国《侨报》12月10日载文《中国粮食“十七连丰”能否缓解安全危机?》,文章说,这一连串数字有力证明了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5月,疫情最严峻之际,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就肯定地说,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9月也曾透露,稻谷、小麦库存均能满足全国1年以上需求。
然而,尽管官员们一再释出“定心丸”,仍有部分声音屡屡质疑中国官方在“吃饭”问题上是否过于乐观了。毕竟,人多地少的基本农情决定了中国粮食安全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影响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隐患一直存在。今年又是特殊的一年,疫情突袭、蝗灾肆虐、洪水多发,多个国家或限制或停止粮食出口,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与粮农组织还共同预警称,全球濒临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与此同时,中国粮食市场与政策调整、国有部门夏粮收购下降、领导人又严肃强调杜绝餐饮浪费,多方因素叠加作用下,引发了民众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
如今数据出炉,中国不但未发生粮食危机,还实现了增收。这背后到底是何原因?分析中国“粮策”不难看出,中国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同时坚持贯彻“藏粮于库不如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
耕地保有量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盘”。18亿亩耕地红线,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安全线”。在大力保护耕地的同时,为应对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壤污染导致的耕地质量下降等不可抗因素,中国今年示范种植耐盐碱水稻的面积预计已达百万亩。中国有15亿亩盐碱,约3亿亩具改造为农田的潜力,通过推广种植海水稻可让亿亩荒滩变粮仓。“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如果中国能发展1亿亩盐碱地种植水稻,亩产达300公斤,就可增加总产300亿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