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2月7日电/据祥益地产总裁汪敦敬分析说,笔者欣赏特区政府处理房屋政策,包括在造地上的突破。现届特区政府很愿意聆听民间的声音,媒体称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在一个研讨会里面鼓励年轻人置业,“朝着置业阶梯的更高位置规划人生”。笔者认为这是合乎社会关切的表态。
大公报报导,但也有观点认为小市民仍难负担现时楼价水平,我听到之后是有疑惑的,因为屯门码头区有不少两房单位的价格是300万元头(如兆禧苑和兆山苑),而天水围区嘉湖山庄两房单位只是300多万元,三房单位则400多万元,盘量亦不少,这些单位都是低过人均入息中位数两位年轻人的收入能力。究竟是什么数据证明小市民买不到楼呢?
关于另一官方数据,香港居民置业负担比率是72%,显示整体楼价仍然处于难以负担的水平。笔者想回应负担比率是怎样计算出来。首先,有关数字是以484方呎单位为目标,而不是300至400方呎较小的两房单位,其次假设按揭成数为70%而不是90%,再者假设按揭年期是20年而不是30年,相对住户收入自然得出的负担比较高。但其实这个数字不合乎年轻人上车置业的实况,亦不能反映未供满楼自置居所业主平均20.8%的供款占入息比率。强烈建议政府检讨“置业负担”计算方式,这一标准不能够反映当下特殊的市场。
上车需求要客观合理
起楼是工业产品,所以我们必须要尊重建筑成本。笔者认为,楼市并不是价格高低的问题,而是是否人人置业机会平等的问题。如果集中在价格上,是很容易做一些破坏市场系统的事情。正如笔者所说,两位年轻人的入息中位数,所负担楼价水平在上车板块中已能找到低100万元的单位,在现时楼价水平是可以达到的。如果特区政府在这个时候重启置业资助贷款计划,以确保人人都有置业机会,香港房屋问题就可得到解决。
当然,特区政府要创造更加薄利多销的诱因,我们更加要尊重及讲究建筑成本是多少。很多人说年轻人置业是要买新楼或者市区,其实这个说法啼笑皆非的。首先,特区政府是否愿意在计算建筑成本之后,就以年轻人理想的楼价去推出剩余的地价?笔者相信做不到!我想强调,上车人士应该要找上车区或是上车的楼市板块,很多长辈想满足年轻人买非上车板块,其实是误导了年轻人。我们是有责任教懂他们做人要脚踏实地,否则感情用事令到做事情的具体目标模糊,其实也搞乱了房屋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