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从无到有,看“中国钢雹”诞生记
http://www.CRNTT.com   2019-01-26 08:45:00


 
  随即,工厂“勒紧裤腰带”转入民品生产,进而反哺军品研发。周国栋回忆说:“后来的几年里,不少职工离开了工厂,而唯独远程火箭炮的研发团队,没有一人离开。因为大家都知道,自己肩头承担的是这家老牌军工厂的前途命运。”

  艰苦创业,向死而生。可喜的是,经过“马拉松式”的研发长跑,2003年底,新一代远程火箭炮系统终于迎来了部队有关部门验收的日子。

  那一天,周国栋至今难忘。大漠戈壁,朔风呼啸,数门新型远程火箭炮列阵沙场。波诡云谲的战场环境中,海量的信息从气象、侦察等保障单元车辆,通过电波汇聚到指挥车的“神经中枢”。经过信息化火控系统的解算处理,一组组数据迅速被分发到各炮位。

  阵地上,接到指令的试装试训官兵操纵装填车,将炮弹从弹药车装填至发射管。与此同时,远程火箭炮的战斗载员轻触按键,装备立即按照预定程序进入战斗状态……从进入炮阵地到待发,4名操作手短时间便完成了此前需要7个人的射击准备工作。

  随着一枚枚火箭弹直刺苍穹,远在百公里外的目标在一片火海中化为灰烬。硝烟散去,现场响起了欢呼声……

  “为国铸箭、为厂育人、为军服务,想到这些,我们觉得一切的付出是值得的。”摩挲着这型远程火箭炮的模型,周国栋感慨地说,“铸‘箭’十五载,此生无悔!”

  来源:解放军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