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17日电/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居民消费领域。而近年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最重要的又是消费。因此,随着国内疫情渐趋平复,让经济尽快复苏,刺激居民消费成了重要途径。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社论称,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持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促进重点群体增收激发消费潜力。与之相对应的,是南京、宁波等地给居民发放消费券,广州、佛山、长沙则出台政策重点刺激汽车消费,给予购车现金补贴。
南京打出的是促进消费“组合拳”,除鼓励机关干部带头消费外,又统筹资金向市民和困难群体发放消费券,总额度3.18亿元,主要包括餐饮消费券、体育消费券、图书消费券、乡村旅游消费券、信息消费券、困难群众消费券、工会会员消费券等七大类。宁波则推出1亿元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在指定景区、酒店、影剧院等场所享受优惠。广州、佛山、长沙专注汽车领域,方式也比较传统,即购买一辆汽车可享受2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财政现金补贴。
事实上,特殊时期采用消费券刺激经济,国际上案例不少,远到1935年大萧条时期,美国发行了2.62亿美元的“食物券”;近到1999年日本为应对泡沫经济和亚洲金融风暴,发放了6194亿日元的“地域振兴券”。中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也有不少城市利用消费券提振内需,如2009年杭州发放了共计9.1亿元的消费券,促进消费迅速增长。
文章表示,从经济学角度讲,经济运行是一个从需求—生产—就业—收入再到需求的循环链条。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诸多行业尤其是服务业处于停摆状态,需求大幅减少导致生产不足、就业减少、收入下滑和居民消费被抑制。因此,通过消费券及其他补贴形式,可以对经济起到短期刺激作用,从而有利于后疫情时代经济的尽快恢复。
这种短期内激活消费,为经济活动循环注入动力的办法,亦有救济的味道。目前来看,利用这种模式的地区多属于经济和财政实力较为雄厚的城市,因为动辄数亿元的消费券毕竟需要财政真金白银的支持。呼吁类似有雄厚经济基础的大城市,能够尽快跟进,以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
而且,在消费券发放的细节方面,也应该科学设计,既要防止财政资金流入私人口袋,也应该让刺激作用尽可能有效。如消费券的类型应聚焦餐饮、体育、图书、旅游等与居民生活相关的领域,发放对象也应该甄别人群,重点支持较为困难的阶层,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或贫困学生进行帮扶,且消费券的发放、领取、消费和兑现要全程可追溯。
文章指出,目前中国有600多个城市,大量的三四线中小城市的财政压力本身就很大,再抽出资金补贴有一定困难。对于这样的地区,政府可以考虑与企业合作,让企业给予特定居民群体消费一定的优惠,政府则在其他方面对相关企业进行支持。方法可以多样,目的都是通过刺激消费带动经济迅速正常运转。
应该说,后疫情时代,欲让中国经济尽快恢复正常秩序,终端消费的复苏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消费恢复正常了,就能推动生产、增加就业、提升居民收入,从而扩大消费,类似给压水机内倒入的一瓢引水,“引”出更多的活水。因此,当武汉以外地区疫情基本结束之际,各地应积极探索包括发放消费券在内的刺激居民消费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