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新基建”从可能变成了必要
http://www.CRNTT.com   2020-03-12 15:27:29


2月17日,中国江苏省东海县一所中学的教师通过智能手机给学生在线上课。(法新社)
  中评社香港3月12日电/新基建近来成为中国投资界的热门话题。自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后,新基建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新冠疫情后,新基建又被重提。从新冠疫情的背景来看,新基建不仅仅是官方推动的刺激经济的工具,更是社会的客观需求。

  美国《侨报》3月11日载文《中国“新基建”从可能变成了必要》,文章说,首先,从本轮新冠疫情来看,对于高流动、高效率、高联通、高风险的现代社会,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是其赖以平稳运转的基础。从中国的疫情防控到顺利复工复产,新技术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非典(SARS)相比,新冠疫情由于病毒特性和人口流动加剧而传播更加迅速。但实际上,中国近两年推行的移动终端支付,“无现金社会”,客观上缓解了本次疫情。无接触支付为隔离创造了条件,若中国仍是实体支付社会,本轮疫情的状况将不敢想象。

  此前在线医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在人们生活中渗透率幷不高,而本轮疫情过后,这些将成为不少人生活中的“必需品”。疫情造成的极端条件,为这些新业态提供了“试验场”,使它们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了市场的检验。

  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对于风险、灾难的管理意识较强,幷不满足于被动应付。预知风险,准备应急预案,将是未来管理风险的主流做法。而现代社会的高联通、高效率,也对其遇到风险和意外时的自我调整修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本轮疫情为例,中国受疫情影响推迟复工,全球不少产业都出现供应链中断的现象。目前拥有的技术只能部分程度缓和这种断供,这意味着全球社会在突发事件后的自我修复能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因此,新基建的推行,因新冠疫情从“可能”,变成了“必要”。

  其次,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基础的新基建,将重塑中国的社会面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