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陵墓碑 |
中山陵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牌坊这类建筑在功能上主要是用来歌功颂德的,“博爱”两字正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里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再进为碑亭,一块高8.1米、宽4米的巨碑上刻着由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谭延闿手书的“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24个鎏金大字,字为颜体,遒劲有力。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攀登如此多的石阶极为艰难,但当大家走完这段长距离陡峻的石阶以后,一定会悟出《总理遗嘱》中有关的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含义。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华表乃为柱状标识物,标志祭堂即在此。祭堂有三个拱门,分书“民族”、“民权”、“民生”门额。这里是仿宫殿式的祭堂,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奋斗的理想。
祭堂中有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遗着《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在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不朽勋业和艰苦斗争的历程,而且也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我中华独立、富强、大展宏图的建国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