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发改委或撤四司局 回归经济宏观管理角色
http://www.CRNTT.com   2008-07-04 10:41:33


 
  相比发改委产业司,中小企业司处室比较简单,包括综合处、政策与法规处、非国有经济处、融资担保处和服务与创新处。

  据了解,除了“非国有经济处”保留在发改委,幷归入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司外,其它职能也可能都将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

  据发改委内部人士分析,之所以把“非国有经济”归入经济体制改革司,在于其职能“制定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之前一直和经济体制改革司紧密配合制定的。如2005年制定的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政策——“非公36条”。

  “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属于经济体制改革范畴,涉及多部门政策配合,工信部作为行业管理部门是无法承担,还需要发改委整体协调。”上述发改委人士表示。

  据悉,产业政策司和中小企业司调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后,会在该部相应单独设产业司和中小企业司。除产业司和中小企业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还要“迎来”发改委工业司和经济运行局的各一半职能。

  目前,发改委工业司主要职能是,工业宏观政策制定和分行业战略、政策制定,如石化、汽车、冶金、轻工纺织、烟草、盐业等。该司与能源有关的职能可能调入能源局,而轻工、医药、纺织、汽车等“放置”工业和信息化部。

  相比上述司,有庞大身躯(人员编制约88人)的发改委经济运行局也有近半职能调出,其中“煤电油运”职能留在发改委,其它如建材、机电等划入工信部,能源资源职能划入能源局。

  据有关人士分析,经济运行局职能划入工信部后,最可能对接的部门是该部“运行监测协调局”。

  上述发改委四个司可能在发改委内部机构设置中取消,没有被调出的职能和人员放置一个新成立的司,名称初步设想是“经济调节司”。据发改委人士分析,该司主要职能大致是“掌握宏观经济运行情况、重要物资紧急调度、国家储备物资制定”等领域。

  发改委除上面四个司动静比较大外,其它包括资源和环境司、高新技术司等属于微调,个别职能分别划入工信部和国家能源局。

  在协调区域发展方面,发改委下属中部办可能撤销。由于人事安排缘故,被撤销的国务院协调机构“西部办”和“东北办”可能分别单独设司,以后再逐步整合。

角色回归

  国家发改委作为中国第一“大部”,由于职能范围大到宏观调控、体制改革、财政资源分配、价格控制,小到节假日调整。为此,各界期待发改委借这次机构改革回归宏观调控职能,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和具体项目审批。

  “把相互冲突、交叉的职能剥离出来,使得发改委职能定位更清晰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对记者分析,尽管没有明显司局增加,但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次机构改革突出了发改委宏观调控的职能,没有具体行业管理职能,可以有更多精力“抓大放小”。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发改委要进一步缩小投资审核范围,下放审核权限,简化审核程序,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在投资管理方面的作用。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前所长董焰认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只是工业管理部门,但涉及国家投资项目的时候,还得由发改委决策。

  “总体上希望政府管少些,多发挥市场作用。”张晓晶表示,大家对发改委职能调整的关切,在于希望通过此次改革,能真正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定位。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