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香港地区青年国情教育:问题、意义与对策
http://www.CRNTT.com   2019-04-18 00:12:38


  中评社╱题:“香港地区青年国情教育:问题、意义与对策” 作者:刘慧(武汉),武汉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秦玲(武汉),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博士研究生

  当代香港青年是伴随特区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从总体上看,这一代青年是理性、健康、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①然而,以青年为参与主体的“占中”运动的突然爆发引起社会对香港地区青年问题的强烈关注,尤其是随后几年里香港青年行为的激进化与非理性化趋向使这一问题更加凸显。香港青年问题的频繁出现暴露了特区青少年在国情教育上的缺失,部分缺少国家意识的青少年甚至在“港独”话语的影响下成为“反中乱港”的急先锋。基于此,本文从香港地区青年国情教育中的问题出发,阐述在香港地区加强青年国情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根据香港地区的现实情况提出因应对策,进而推动香港青年对国家认同感的提升。

  一、香港地区青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占中”运动的突然爆发让社会惊觉香港地区青年问题的严重性。近年来,从香港青年频繁参与激进本土主义运动,到青年立法会议员宣誓辱华,再到香港高等教育院校学生以“言论自由”为名公然播“独”,特区的“回归一代”被忧虑正逐渐演变成为“激进本土主义一代”/“港独一代”。

  当前,香港地区部分青年中存在着对国家的认同感不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较为淡漠的现象。一是重视“两制”,忽视“一国”。“一国两制”是个内含辩证关系的概念,一些青年模糊“一国”与“两制”的界限,忽视“一国”在“两制”中的根本性和基础性,并试图以“两制”对抗中央在特区的全面管治权。二是重视权利,忽视义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了特区高度自治权,一些青年无视宪法与基本法规定的义务和责任,一味强调自身利益而忽视对义务的承担。三是重视自身,忽视国家。香港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令部分青年的发展受阻,对自身前途感到迷茫失望。但与此同时,一些香港青年因为不瞭解或不理解等原因,抗拒“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给青年带来的发展机遇和上升空间,不愿意将自身发展置于国家发展的脉络之中。

  在这种状况下,香港青年在现实中遇到挫折时容易被“港独”这一极具煽动性的话语所影响,并在极端思想的鼓噪下做出过激行为。一方面,一些受“港独”影响的年轻人通过激进化的社会运动或“博出位”的政治表演吸引大众眼球,多由年轻人参与的“占中”运动、“旺角暴乱”及青年立法会议员宣誓辱国即为典型事例,甚至直接威胁到了特区社会秩序及央港关系发展;另一方面,随着近两年“港独”渐趋沉寂,青年群体参与激进本土运动的频率也有所降低,但“港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却以一种更加危险的方式在青年学生中传播,即以校园事件的形式频繁出现在大众眼前,受影响群体也呈愈加年轻化的趋势。港中大“民主墙”冲突事件、港专学生毕业典礼上不尊重国歌事件、香港理大“连侬墙”管理权争夺事件,无不说明校园已经沦为传播“港独”言论的平台。

  教育塑造青年的未来。这一代青少年大多出生在回归前后,近几年青年问题的接连爆发暴露了回归以来香港地区青少年教育体系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回归之后特区基本上延续了殖民地时期的教育体系,因此对这一问题的审视和反思必须回溯至回归前港英政府时期的教育制度。在殖民主义的影响下,港英政府一直竭力践行去政治化、去背景化教育,不断向那一代青年学生灌输剥离时空的国家想像,②并在课程、教材、考试等设置方式上着力淡化香港人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客观上造成了“去中国化”的严重后果。这一延续至回归后的教育体制对特区造成了至少两方面的深远影响,一是影响了近年一些香港本地老师和父母的素质,他们所接受的殖民式教育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对国家的认知,③并在日常教学将这种观感传输给了新一代;二是在特区的教育体制没有重大改革的情况下,虽然特区政府有意识地弥补国家观念在教学体系中的缺乏,但目前来看实施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2012年特区政府曾试图在中小学开展德育与国民教育科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国家认同,但因部分人的极力反对而被迫让步,甚至在2017年一些存在唱衰“一国两制”、美化“占中”及激化内地与香港矛盾内容的基础教材还走进了初中校园课堂。④在特区政府国家认同教育尚未达标的情况下,青少年学生在“是非观”没有完全建立的时期极易不加甄别的接受一些信息,受到“港独”等错误思潮的负向诱导。

  二、在香港地区加强青年国情教育的重要意义

  国情教育是教授学生认识国家、瞭解社会概况的基本教育形式,它在教授内容上的特殊性使其不仅具备教育的一般功能,还同时具有培养青少年学生国家意识及国家观念的特殊功能。不同于数学、英语等实用性科目以增强学生知识储备、锻炼学生思维模式为主要目的,国情教育在内容上天然地具备关注个人与国家间的关系、提升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视角差异,在方法上注重通过理论及实践等不同方式增强青少年对国家形象的主观认知。从这种意义上说,国情教育具有一定的政治属性。一般来说,国情教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的自然地理状况;二是本国的历史传统及民族精神;三是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四是现阶段的社会基本情况。在国情教育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侧重点或许会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国情教育的目的在于说明青少年加强对本国基本情况的瞭解,使学生在接受国情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从中概括出一个立体且富有生命感的国家形象,从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体而言,国情教育对香港地区青少年的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国情教育是港澳地区青少年瞭解国家的必要途径,有助于说明青少年全面理性地认识国家。长期以来,由于内地和香港地区缺少沟通和交流,不少香港青年对内地及国家概念的理解是模糊且抽象的,他们对内地及国家的认知大多来源于社会传媒的相关报导。在对国家缺乏基本认知的情况下,香港地区一些青少年受媒体长期负面报导的影响,往往从消极的角度理解国家形象、解读国家政策,甚至在一些错误思潮的引导下跳出国家法治框架对抗“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施。加强对香港地区青少年的国情教育的过程,就是增强青少年学生对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基本国情认知的过程,使青少年在对国家全面瞭解的基础上能够理性地对国家与特区的关系等问题形成一个基本的判断,引导青少年的发展步入正轨。

  其次,国情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基本形式,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公民观念。随着自由、人权、民主等价值观念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这些价值逐渐在世界各国取得了基本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西方一些国家将这些价值绝对化、神圣化、工具化,通过“普世价值”的名义肆意干涉、评判他国内政。香港地区部分青少年学生受这种价值观念的诱导,再加上某些媒体对国家现阶段客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过度解读的影响,盲目地排斥国家政策在香港的落实和特区政府施政。国情是一国制定政策和进行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香港地区青少年群体中进行国情教育,就是为了使青少年瞭解我国各项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促进青少年在科学认识国家现行政治体制、制度运行模式及发展框架的基础上看待特区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承担起这一代青少年应有的社会责任。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