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95后”哈工大研支团成员就地过年
http://www.CRNTT.com   2021-02-25 11:56:49


 
  “老师知道你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是你不用因此失去信心,在课堂上每个孩子接受的教育是公平的。”说罢,一直没有给支教队队员们过多情绪反馈的刘爱杰,突然就哭了。“我会对课堂更加重视和敬畏,珍惜我作为老师教课的每一分钟。我要让孩子们相信,教育是改变命运最公平的方式。”李宏姗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

  陈州元就是那个通过努力学习,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从叛逆少年到走出家乡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他亲身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我可能更能够理解学生们的心态。”他依稀记得,读中学时,班上来了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支教老师,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支教教师,帮助更多人。

  支教队队员在桂溪初级中学承担政治、历史和地理的教学任务,尽管不是师范类专业出身,但他们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式。队员们传承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精神,坚持在每个教学环节守规格、练功夫。听老教师上课,上网看慕课学习教学方法,花足时间备课,做大量习题把握重点,队内试讲……支教队队员每人带6个班的课,一个班约55人,在一个学期的努力下,他们教授的学科,近70%的班级学科排名高于其总分排名,近40%的班级学科优生数显着提高。

  李宏姗和陈州元不一样,她出生于教师之家,有教育理想的父母希望她能真正走到乡村中去教书。曾于大二暑假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支教过两周的她,早已感受到身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价值。“我想成为一个可以改变这些孩子命运的人。”她说。

  李宏姗曾在地理课上问学生们以后想定居的城市,名叫黄宇(化名)的学生回答她,“老师,我想去曾母暗沙,因为我要做一个保卫边疆的将士。”

  孩子们的转变远不止于此。在为学生们准备的新年视频里,支教队队员们录制了孩子们的新年愿望。从刚见面时的“连高中都考不起”到视频里的“哈工大见”,从曾认为不可能考上大学到现在的“想考上大学”,学生们更热爱学习了,也不再认为上高中、考大学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支教队队员还为学生们开设经典诵读、科技创新等课程,开展主题教育、演讲比赛等课余活动。在李宏姗看来,或许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相处不会对这些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小的回馈和成就感足以让他们相信,一届又一届支教团传递和接续的力量,能够带给这些学生长久的影响。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