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大学政治法律学系教授杨钧池。(中评社 蒋继平摄) |
中评社高雄12月5日电(记者 蒋继平)高雄大学政治法律学系教授杨钧池4日在高雄出席一场座谈指出,美国印太战略将会强化美国与其在印太地区盟国之间的军事安全伙伴关系,从过去的双边关系逐渐迈向区域多边,不过美日印澳“四国同盟”未必是必然的,但区域多边合作,从经贸到军事安保则是确定的,而维持印太区域航行自由权是达成自由开放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针对中国的一带一路。
“2020年台湾海洋法律暨政策研讨会”4日下午在高雄大学法学院登场,由台湾海洋法律曁政策研究学会、警察大学水上警察系、高雄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办,中华海巡协会、台湾东北亚学会、台湾“国家政策研究学会”、台湾海洋大学海洋法律研究所协办。
针对“印太战略议题”主题,由高雄大学政治法律学系教授杨钧池主讲美国印太战略之评析:从“重返亚太”到“四国同盟”。
杨钧池表示,长期以来,亚太、东亚、印太是地理范围界定,涉及区域整合发展的方向与内涵,当中也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就会关乎未来不同的区域发展面貌。这三个名词也涉及战略设计,若以这次主题来看,就是看海权与陆权谁比较重要,而海权对台湾未来发展性比较重大。
亚太概念上来讲,杨钧池表示,其实是美国长期以来的战略主张,就是1989年美国与澳洲、纽西兰、其他国家成立APEC亚太经合会组织,针对亚太区域所设计第一个官方的多边经贸组织,让亚太成为自由、多边经贸关系。这也是因为世界贸易组织在1980年代谈判过程缓慢,还有欧盟整合加速进行的影响。
杨钧池表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纽西兰,这些国家基本上是已开发国家,也包含东协、韩国,因为不同国家开发程度不同,所以APEC进度也相对缓慢。对台湾来讲,是可以派出特使参加的正式会议组织,但APEC并没有讨论安全、战略议题,也产生出经贸采多边,但安全体系却是双边,看不出美国的布局。
杨钧池表示,进入到21世纪之后,特别是2001年反恐战争,甚至是2008年的美国金融风暴,大致认为美国国力衰退当中,有些国家会质疑是否对于亚太事务不重视,回到美国第一的单边主义。这时候也慢慢发现东亚地区很多国家开始提倡东亚,名词上界定是东协跟中国为主,而特色是美国被视为区域外的国家。
杨钧池表示,东亚概念是1997年东亚金融风暴后,东亚地区国家开始尝试做努力,出现东亚高峰会议,或者是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出现的清迈协议,甚至包含最近签署的RCEP也开始出现,RCEP当时以东协为主导,因为中国崛起才开始有合作的可能性,但也会因为意见不同而不排除有分裂的可能。
从东亚形成的角度来看,杨钧池表示,印太就变成另外一个新名词,因为美国也知道东协对美国的态度,美国也清楚中国崛起后亚太区域的转变,才开始接受所谓的印太战略。
杨钧池表示,2004年南亚大海啸之后,小布希邀请日本、澳大利亚及印度四个国家共同合作来解决问题,在联合国救灾组织进入前真的有合作,之后静悄悄解散,后来才由安倍2007年再度提出此概念,直到特朗普上任后才开始出现印太战略,很明显是针对因为中国崛起之后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形成对抗思维。
杨钧池表示,因为东亚国家不满意APEC的态度,美国在2015年先提倡亚太再平衡战略,基本上就是针对中国的“反介入战略”,譬如中国在东海、南海想要去阻止美国军事力量进入区域,或在东亚区域去阻止美日合作。印太战略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大不一样的地方是,美国比较能够去强化与盟国之间的关系。
杨钧池表示,美国在亚太本来都是双边关系,例如以美国为主的美日、美韩、美澳、美印的双边架构关系,而印太战略的四国同盟,就是从双边慢慢架构出区域多边,像美国、澳洲、日本、印度现在有进一步的合作关系,可以看出从经贸进入到军事上的讨论,有时候双边合作、有时候三边合作、有时候四边的整体合作。
重要的关键点,杨钧池指出,美国不断强调区域里面的航行自由权,因为美国与日本是强调“自由开放”以及以法治、规则为基准的国际秩序,维持印太区域航行自由权是达成自由开放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针对中国的一带一路。但四国同盟未必是必然的,特别是印度对“前进亚太”仍有疑虑,因为印度只是反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