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发展乡村产业需要城乡进一步融合
http://www.CRNTT.com   2019-07-09 08:48:36


  中评社北京7月9日电/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乡村产业发展,近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从钱、地、人等三个方面打出组合拳,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网发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毅文章分析,投资、土地和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元素。长期以来,缺少发展的资金、土地审批不合理和人才外流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指导意见对这些问题有针对性提出了解决措施。

  首先通过提高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促进资本下乡,增加了农村产业发展的资金。其中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和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这两项措施将大幅度增加乡村产业发展的资金,缓解乡村产业发展缺少资金的困难。

  其次,明确提出完善用地制度,大量农村的非农用地将被盘活,从而减少发展乡村产业所需要的土地审批问题。

  第三,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同时鼓励各种科技人才下乡,服务于乡村振兴。

  上述措施对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乡村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仅仅有这些支持还是不够的,因为乡村产业是否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其最终的决定力量是市场。

  比如金融服务是一个典型的市场选择问题,如果乡村产业具有竞争力,那么金融资金就会进入乡村产业,如果乡村产业不具有竞争力,或者市场风险很高,那么资金就会因为规避风险或寻找更高的收益而离开乡村产业。

  资本下乡也是同样问题,企业家可以到乡村从事社会慈善事业,但是不会到乡村从事没有盈利的生意,如果乡村产业没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要推动资本下乡是很困难的,事实上资本的流动性很高,区分清楚城乡的资本也很困难,比如现在一些企业家,早年都是农民,他们早期也是在乡村创业起家的,只是后来随着产业发展进入城市。他们选择产业可能并非是选择城乡,而是选择那些更熟悉、更赚钱的行业。

  在现代社会中,与资本一样具有较高流动性的是人才。越来越多的人才集中在城市,是因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如果乡村有更多发展机会,那么向乡村的人才流动就会出现。在20世纪的后期,一些发达的农村地区,如江苏南部、温州或珠江三角洲,乡村都吸引了许多非乡村的人口进入。

   在上述三个要素中,土地流动性是比较低的,但是即使是土地,也仍然是一个市场选择。比如一个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建在乡村还是建在开发区,这也是一个成本和收益的比较问题,也许乡村用地便宜,但是开发区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物流都可能使一个加工企业放弃乡村便宜的土地,而选择在用地成本高的开发区。

  文章指出,抛开表面现象,从深层来看,乡村产业发展与城市产业其实是在同一个市场中竞争人、财、物,这就要求在发展乡村产业中必须发挥乡村的优势,提高乡村产业的竞争力,从而吸引资源向乡村的流动。

  只有打破城乡分割,促进城乡融合,才能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从根本上来说,产业发展是发挥资源优势,优化资源配置的问题,只有在城乡统一的市场条件下,乡村的资源优势才能得到发挥。比如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乡村发展的优势之一,但是只有在城乡融合的背景下,这种优势才能得到发挥。

  农业,以及与农业相关的产业无疑是农村的主导产业,但是各地的乡村不同,资源优势也不尽相同,产业发展要基于各地不同的优势。比如随着大量人口外流,乡村空心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但是解决空心化村庄的方法可能会完全不同,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可能发展乡村旅游,而在一些有特色的地方可以发展创意产业,另外的地方也许可以发展养老产业,不同的方式需要不同配套政策,但是所有政策的都应该是促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

  乡村产业发展要防止外来的资本侵害农民的利益。但是保护农民利益的最根本机制是提高农民主体性,在城乡资源流动中,建立起农民拥有充分选择权和决定权的机制,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农民的利益。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