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1日电/据经济参考报报道,6月的黑龙江被初夏的暖风紧紧包围。从大兴安岭南麓到乌苏里江畔,广袤的黑土地上,庄稼正迎着阳光快速生长。
“人穷不能志短,不能一味‘等’‘靠’‘要’,自己必须行动起来。”郭守振坐在炕头,操着浓重的乡音笑着说。
49岁的郭守振原籍山东,年轻时做矿工患上肺病,2002年追随哥哥来到黑龙江省饶河县大通河乡青山村定居,错过土地发包的他没有耕地,生活依旧拮据。郭守振说,身体条件只允许他打零工,干些轻活,每年仅有的几千元收入几乎全都用于吃饭和看病,一场大火让他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那时苦日子压得我喘不上气,不知啥时能熬出头”。
2017年6月,在乡党委和帮扶单位协调下,郭守振得到100只鸡雏。经过苦干,他和妻子年底赚到4000多元收入,加上他当保洁员的收入和各项补助,当年就实现脱贫。各种针对贫困户的医疗政策,让他就医有了保障。脱贫后郭守振养起了猪,如今他家院里,鸡、鸭、鹅、猪样样俱全,2019年收入超过16000元。
“第一次见他时,满脸愁容,哪像现在这样爱笑。”郭守振的帮扶人王锡鑫说。
在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的黑龙江省明水县崇德镇茂盛村,去年春季,桑庆军承包了30亩草原和林地,养了7万只“溜达鸡”。鸡群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奔跑、跳跃、翻飞,野性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