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越是艰难时刻,中美人文交流越是重要
http://www.CRNTT.com   2020-08-21 11:22:36


 

  由于年事已高,近年来聂华苓对于项目具体事务的参与较少,但她仍坚持亲自挑选项目所邀请的中国作家名单。走到人生暮年,她对自己孕育的交流项目那份真情和初心依旧没变。

  在艾奥瓦采访的几天里,聂华苓的女儿王晓蓝女士一直忙前忙后,热心细致地为我们安排行程。她是知名舞蹈教育家,多年来致力于促进中美间的舞蹈交流。母女二人在各自领域孜孜不倦地为增进两国民众间的沟通和了解贡献光与热,堪称佳话。

  “国际写作计划”属于艾奥瓦大学。校长布鲁斯·哈雷德在采访中告诉我们,美中关系处在困境中,更应该延续人文交流的“势能”。

  2018年底,我和同事采访了时任美国史密森学会秘书长戴维·斯科顿。史密森学会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和教育科研联合体。早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之前,学会旗下的美国国家动物园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就已在中国开展科学研究。

  史密森学会同中方合作的一大亮点是大熊猫。旅美大熊猫是美国国家动物园最受关注的动物明星。2019年11月,在那里出生和长大的大熊猫贝贝按照协议满4岁后要踏上回国之旅。不少“熊猫迷”专程从全美各地赶到华盛顿,为它送行。

  我在采访中深切感受到作为中美友谊“形象大使”的大熊猫在美国受关注和喜爱程度之高。贝贝回国当天,各路媒体天还没亮就去占位置。在特意来与贝贝正式道别的人当中,有的依依不舍地拍照留念,有的则在明信片上写下祝福——“旅途平安”“一切顺利”,以及,“愿再相见”!

  “大熊猫是两国间的文化桥梁。”斯科顿的一番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人文交流的意义在于通过各领域合作丰富对彼此和世界的理解,在正常情况下,政治因素不影响这些文化交流。”

  回顾两年多驻美职业生涯,采访普通民众的一个个细节仍记忆犹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