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裴聊&兵车行》总编辑裴达军也认为,华晨集团虽然“是当年最早推出中型轿车的自主企业,(但仍)浪费了市场机遇。作为国企,有团队、有资金,但(自主板块)仍不如长城、吉利、比亚迪等民企,主要原因是二者的责任主体不同,机制也不够灵活。”
除了机制问题,企业发展的好坏与“领头人”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2005年底,从大连市副市长被调任华晨集团董事长的祁玉民,一直被认为是汽车行业的“门外汉”。祁玉民曾经设想的“好车”标准,是保时捷底盘、意大利造型和宝马发动机的集合体,本着这样的“拿来主义”,华晨自主的命运恐怕也早已注定。
对此,车壹传媒联合创始人兼总编辑杨小林表示,“让祁玉民这样一位虽然管过企业,但是完全不懂汽车的官员来做企业,背后隐藏着很大的风险。因为考核机制决定了他只能做政绩,不能做产品,从根本上决定了华晨自主品牌很难做好。”
自主应否纳入国企“掌门”KPI?
“尽管自主品牌不是考核国企掌门人的硬性指标,但实际上仍是一个隐形标准,这也是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要举集团之力来发展红旗品牌的原因,这是真正的‘政治本钱’,”王国信表示。
王国信说,“对于国企来说,保持稳健经营是首要目标,而这可能会淡化对自主的重视。但从民营车企目前的发展情况看,自主品牌也能超越合资板块、为公司带来收益,这促使车企高层们改变了原本对自主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