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两岸如何突破困局?两岸专家积极建言献策
http://www.CRNTT.com   2020-12-21 00:12:14


七位学者通过线上方式参与(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赵建民表示,过去一年以来,两岸关系经历了重大倒退,可谓是四十年来关系最严峻的时刻。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多重的,其中关键性因素还应从结构上面找寻,即中美关系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导致两岸关系随之变化。未来一年情况会有一些改变,当务之急是重新强化两岸的和平发展。一方面应当将人文交流与政治分开。两岸的人文交流经常沦为政治的牺牲品,民进党执政以来就将人文交流简化,并设置诸多障碍加以阻挠。希望至少可以从大陆方面,将人文交流与政治分开。另一方面,两岸要在政治对抗之下,找到文化的支柱,在政治互信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当前两岸政治互信不存在,直接影响了两岸文化与族群的联系,因此,如何使两岸政治方面不要继续向下探底很重要。 

  台湾政治大学两岸政经研究中心主任魏艾表示,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两岸产业交流与合作是全球供应链重要的一环,在疫情冲击下,尽管大陆复工缓慢,但由于台湾疫情管控得当不影响台湾内部的生产环境,以致出现明显的转单效应。根据海关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为止,台湾进口值衰退0.1%,但出口值仍成长1.4%,出口的增长主要倚赖科技产业,首季出口产值中半导体、零组件、资通产品占比51%,第二季占比更增至53%,这便是明显的例证。RCEP签署以后将会对台湾整体经济和产业将造成极不利影响,也将影响台商投资的布局。在过去,台海关系由政府控制、市场驱动,市场驱动可能会超越政府管控。疫情结束后,两岸可以坐下来,从民间团体开始,针对两岸所面临的问题共同来讨论。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周边中心主任、终身教授冯绍雷表示,这几十年的历程证明,主张开放、务实、和谐、多元共存的力量逐渐地显示出了不可阻挡的优势,展现出先是学习、但又迅速超越“华盛顿共识”这一制度模式,这才导致了向后一种全球转型范式的深刻转变。两岸事务也离不开这样的一个大背景。在此背景下的两岸事务,可能有这样三种前景:第一,可能要等到国际力量对比、全球转型最终确定,才能导致关键性的地区危机(乌克兰危机、两岸危机)的最终解决;第二,也有人认为等不到那一天,冲突就会突然爆发;第三,在我看来,为何两岸不能更为主动地化解危机,以两岸问题的解决反过来推动全球的转型和世界秩序的和平转换。这才是承载着千年文明智慧的两岸人民应该去努力迈出的一步。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严安林围绕如何重建受疫情冲击与民进党当局破坏的两岸关系之问题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应着手推动构建“疫后时期”的两岸关系;二是两岸在传统安全领域方面固然存在各种分歧与矛盾、甚至利益冲突,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却是应该大有合作空间;三是应设法抚平因疫情而受到伤害的两岸民间情感;四是通过典型性交流活动作为疫后重建两岸交流秩序的开端;五是警惕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危险性与挑衅性;六是警惕美台勾联伤害中国国家主权与核心利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