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威全受访。(中评社 方敬为摄) |
中评社台中3月24日电(记者 方敬为)美国拜登政府在与中国进行高层战略对话前后,不断凸显新疆等地的人权议题,并对中共官员祭出制裁。“国政基金会”财政顾问施威全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人权议题是美国掌握主流意识形态的谈判筹码,可以发现,这次美中会晤过程,美方一直剑指中国的人权问题,会后并联合欧盟对中国实施制裁,但其实人权不是主要目的,制造中国混乱、经济协商才是本质。
施威全,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所硕士、伦敦大学伯贝克法律学校博士,在赖幸媛担任陆委会主委时间担任简任秘书,曾任“行政院”中部联合服务中心副执行长、新北市经济发展局长等职。
针对美中高层战略对话的激烈交锋,以及美国频频针对新疆等地的人权议题。施威全表示,这次美中双边外交高层的交手,可以视为中国的形式主义与美国的霸权意识形态之争,双方面的动作,基本上还是延续了尼克松时代迄今的中美互动模式,没有太大幅度的变化。这次之所以会有较激烈的言词往来,主要是美方刻意凸显歧异,包括人权等问题,中方基于形式主义立场,需要给予强势回应,是美中价值的冲撞。
施威全指出,中共的外交习惯,会希望在会谈之前,先创造一个双方面良善、和谐互动的环境。所以中方会很不高兴美国在会谈之前,刻意凸显歧异,因为中国在外交方面相当坚持形式主义,当美国不给面子,刻意凸显歧异,破坏双方创造和善谈判的契机,中方势必要有适当比例的回应,也造就了如此气氛,外界称北京的做法是“战狼外交”,但其实不然,而是“形式主义外交”。
他认为,中方的反应并未如同外界所称的出人意表,而是一贯的坚定立场,值得注意的反而是,美国在会谈前后持续剑指中国的人权问题,并联合欧盟对中共官员实施制裁,显然美国有意藉此做为对中的谈判筹码,背后的目的则是为了经济协商需求。
美中冲突的本质就在于,中国经济崛起威胁到美国的霸权地位。施威全说,美国过去迫使中国进入国际经贸制度规范,希望透过西方世界制订的规则,当中共进入全球化区域整合潮流之后,让中国内部也发生改变。可是目前为止,美国并没有获得预期目标,甚至发觉,这套规则反而创造出不利美国经济的事实出现,中国的经济发展成为威胁,所以必须出手调整。
同时美国也指控中国在这些规则里面有作弊的现象,但中国则认为,明明是循着国际制度成长茁壮,却得遭受美国莫须有的指控,双方各有立场及理由,所以美中冲突的基本背景和原则,回过头来都是经济。
施威全提到,在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因应中国经济崛起的作法,是退出多边制度,并与中国展开全方位对抗,但同时也跟美国传统盟邦闹得不愉快,此外,包括特朗普试图建立所谓的西方世界产业链、资通讯产品产业链等,到头来都发现,根本脱离不了中国,盟国也无法全力配合,最后这些措施都起不到太大效果。
所以在特朗普时代,欧盟已经明确表示,会有自己面对中国的方式,不会加入美国阵营,如今换拜登上任,新政府必须在经济问题上解决美国所面临的困境,所以当然要设法重新回到多边制度,重新拉拢西方盟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