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华龙”腾飞》彰显建设者的精神力量
http://www.CRNTT.com   2020-12-30 18:20:34


  中评社北京12月30日电/据光明日报报道,王敬东、朱向军共同创作的《“华龙”腾飞》(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从世界大国博弈的时代高度,清晰梳理了中国核工业艰难前行的历史,全面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核电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世界的现实,把中国核电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紧紧联系在一起,热情讴歌了中国核电人的精神境界。

  作品围绕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完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站“华龙一号”的设计建造展开描写,把笔触深入到核电这个极其复杂的超大工程的内部,一点一滴揭开核电那层厚厚的面纱,清晰地揭示出国家重器改变国家命运、造福人民的重要作用,揭示了中国“核电梦”的丰富内涵。作品首先要面对的是大多数对中国核电仍一无所知,甚至对和平利用核能还带有怀疑忧虑的读者。所以讲“华龙一号”得先讲安全性。作家显然理解读者的潜在心情,在描写“华龙一号”在福建福清落地建设时突出了一些细节。在福岛事件之前,中国就在布局“华龙一号”,追求的是最高安全标准,形象的说法就是“抗大飞机撞击”。事实上,福清核电站一号到四号机组建成后,台湾花莲海面发生6.7级大地震,处在地震海域附近的兴化湾畔的福清核电站,安然无恙。这个细节,就把读者关于安全性的疑虑消除了。

  《“华龙”腾飞》的写作,常常要面对大量的有关核电核能的专业术语和专业表述。作者尽最大努力通俗化,排除许多的阅读障碍,使作品易懂可读,使主题鲜明清晰:那就是通过写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突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通过对“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的深入采访,《“华龙”腾飞》动情地描述了“龙华一号”当初在没有充足资金的条件下,夹缝中求生,顽强坚持研发的困难,度过艰难时期的情景。要从无到有,建造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站,困难难以想象。把这个攻坚克难、探索创新的过程真实生动通俗地讲述出来,深化了作品的思想主题。作品鲜明地突出一个观点,那就是大国博弈需要发展中国自己的核电,开发国际市场需要发展中国自己的核电,中国重装备“走出去”更需要发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事实证明,“华龙一号”的路子走对了。

  《“华龙”腾飞》重点讲述了“华龙一号”走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辟国际市场,经受国际市场检验的故事。“华龙一号”不仅在国家能源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成了中国占领国际市场的国家品牌。作品描写中国核电深化改革,组建国家团队,助力核电“走出去”,描写了“华龙一号”在巴基斯坦突出的品牌效应和良好的信誉。巴基斯坦虽然很早就有核电站,但现在他们更加信任中国的核电技术,主要引进中国的“华龙一号”。事实上,“走出去”也很艰难。“华龙一号”在巴铁的稳步建造,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探索了一条可靠可行的路子。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