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打破“唯GDP”论 不要夸大南北经济差距
http://www.CRNTT.com   2021-02-07 09:11:49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新发展格局下,北方地区有哪些比较优势和发展机遇?

  陆铭:国家的发展要有总体格局,这涉及地方发展比较优势的问题。不同地方有自己的发展条件,比如说地理条件不一样,气候条件不一样。我在一系列关于南北经济问题的论述文章中,强调一旦一个地方与其他地方有比较优势的差异,经济格局和产业格局就会有所差异。

  首先,北方有历史遗留下来的优势。在北方,北京的研发能力仍然在全国排名第一。跟北方的研发优势相关的,东北一直有“大国重器”产业,西北也布局了很多军工产业,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优势,在未来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第二,资源优势。北方平原面积很大,东北有黑土、东北大平原,是中国的大粮仓,未来大粮仓的地位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强。再比如,东北这些年已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之一。在东北,人口流出的地方,腾出了大量的土地做大规模农场,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北方地区还有很多森林、铁矿、煤矿、天然气资源,资源型产业仍然是中国北方非常重要的优势。第三,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如果没有疫情的话,中国人很喜欢到日本、韩国旅游,比如北海道等地方很受欢迎。那么,哪里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北海道”?那就是东北。人们夏天去东北不是很热,冬天可以去滑雪,整个东北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跟北海道非常像,随着人口的流出,就可以发展旅游产业。总的来讲,东北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没有南方的条件,就在特定条件下做好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就行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南北方经济的差距,有办法缩小吗?

  陆铭: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把缩小什么讲明白。如果是说缩小总量差距,除非是去做北方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政府的扶持政策要去扶持与其比较优势相符合的产业,这有利于提高经济总量。但政府千万不能盲目去投资那些没有比较优势的事情。

  如果要是着眼于人均差距的话,问题就没那么严重了。南北方的差距,如果以人均GDP指标来看,没有那么大的差距。以东北为例,东北的人均GDP仍然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的城市化率也是全国最高的地区之一,基础设施到现在也不算落后。即使现在东北乃至北方经济增长慢一点,也不要去夸大它。

  我甚至认为,北方的人口往南方流动是好事。当前,每个地方的GDP在全国的份额和这个地方在全国的人口份额是不一致的:有些地方GDP份额高一点,人口少,那么就比较富一些;一些地方人口多,GDP总量低,人均收入就低一点。每一个地方人口是多少和GDP规模有多大,不是政府干预出来的,而是这个地方不断地去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由其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决定的。我国现在有人口向GDP份额高的地方流动的趋势,使得全国地区之间的人均GDP差距在缩小,正在出现人均意义上的“平衡发展”,因此不用过于担忧。但是在此过程中,人们认为北方存在的体制和观念上的很多问题,也需要加大改革力量,以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行政力量的干预来改变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进程配置资源的结果。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马常艶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