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9日电/网评:“无臂考生考上研究生”彰显自强不息
来源:东方网 作者:杨朝清
近日,自幼失去双臂的彭超从川大毕业、参加考研被同济大学拟录取。参加复试笔试时,同济大学专门为用脚写字的他准备了特殊的课桌。彭超也努力做到了以脚代手,生活自理。(4月7日 澎湃新闻)
教育分层影响社会流动,考研也是一种“争上游”。在考研竞争渐趋激烈的当下,“无臂考生考上同济研究生”显然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坚持。从一所名校迈入另一所名校的大门,从本科到研究生,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彭超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
和普通人一样,残疾人也有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益诉求。残疾人身体上跟别人不一样,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正常,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被贬低、可以被污名化。只要自强不息、自力更生,残疾人同样可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带给别人阳光和养分。
不论是“为4名听障学生花50万”,还是2020年高考5名全盲考生使用了盲文试卷,抑或同济大学为无臂考生提供特殊课桌,看似区别对待的做法,实则饱含“弱势补偿”的深意。“弱势补偿”点燃了残障人士的希望之灯,照亮和温暖他们前进的道路。残疾人需要的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视,也不是充满同情和悲悯的仰视,而是需要充满平等意识和尊重的平视。
求学,就业,社交,婚恋,残疾人的社会融入,不仅需要他们自身的努力与坚持,也需要健全人打破认知局限和偏见,更加成熟与深刻。在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的今天,残疾人价值实现的路径越来越多样化, “人生出彩”的道路越来越宽广。那种将残疾人视为“包袱”和“累赘”、认为残疾人的人生黯淡无光的陈旧观念,显然需要纠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