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尝试将按次收费改为按户包月或者包年收费,为每户家庭开设一个账户,根据居民户数、楼层高低、家庭人口等指标,设置阶梯式套餐,楼层越高、家庭人口数越多,价格也越贵,从而确保价格公平。同时,放弃下载APP模式,直接配发相应的电梯卡。
二是发挥物业的能动性。除了电梯广告收入用来补贴居民乘电梯,还要利用好其他公共面积来为居民创收。同时,推动小区管理中的业主自治,促进物业公司财务公开。一些小区物业每年为业主发上千元的红包,就是物业服务好的反映。
三是在经营上创新。比如宁波,“公交电梯”在宁波被居民成为“共享电梯”,它和一般小区里一个楼道装一部电梯不一样,而是一幢楼整个居民公用,使用人数多了,居民出的费用自然就降下来。同时,在选择经营方时,他们直接和电梯制造商联系,由于没有了中间环节,电梯制造商又承包多个小区的业务,在成本控制上至少可以节约10%左右。再加上电梯的建造费是由小区结余资金补贴,所以,每月每户只需交10元,就可以随便乘电梯。自然不会出现老人为了省钱而佯装锻炼身体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