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张昆阳对美国的“剩余价值”
http://www.CRNTT.com   2021-10-21 09:40:11


 
  “修例风波”爆发至今两年多过去,声称“站在香港人一边”的美国当局,并没有给“黄丝”任何实质的“移民”支持。唯一的具体政策,是美国总统拜登在8月初签署的一项所谓的“备忘录”(Memorandum),给予在美香港居民18个月的“延迟强制离境”(Deferred Enforced Departure , DED)待遇。根据该“备忘录”,留美期间可以申请就业许可(work permit)。

  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早前声称,合资格港人自动取得DED待遇,保证2023年2月5日前不被驱逐出境,但这并非“无条件”的,前提是申请就业许可时需提交身份证明及符合受惠证明。然而,“备忘录”从8月5日签署,直到今天仍没有公布具体规定,也就是说,怎么落实、如何落实、落实细节如何,付之阙如。

  口口声声说支持香港、支持“香港示威者”的美国政府,唯一给予身在当地的香港“黄丝”,仅仅是一个“准难民”身份,说得难听点,甚至连阿富汗难民还不如。而即便美国国会两党形成了共识,一切顺利的话,《香港安全港法案》最快要到明年中才能通过,但也不过是将DED再延迟18个月、36个月,身份没变、待遇没变,还是不如阿富汗难民。

  张昆阳潜逃至今,在美国生活了一年多时间,对美国当局的政治冷漠,一定会有很深刻的感受。以至于,他在听证会上一不小心,道出了“流亡”“黄丝”的惨状:“我们必须努力帮助港人重新融入社会,我们知道目前DED的细节尚未公布,不少在美港人感到艰苦,想尽办法安顿下来,对他们来说在美国定居很重要,我接触了许多年轻的『异议人士』,他们买不起保险、付不起学费,其实他们愈早安定下来,就能愈早回馈美国。”云云。

  “人道主义”的“胶花樽”

  买不起保险,意味着有病不敢去医院,只能硬撑下去;付不起学费,意味着三餐没有着落,居无定所;找不到工作,更意味着得不到美国人的认同。这就是“和香港人站在一起”的美国政府承诺?

  不仅如此,张昆阳其后在网上与另一个“港独”分子梁继平进一步称,目前散落在美国各地的港人只有18、19岁,极度需要生活上的支援。虽然各地确实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团体施与援手,但若能将一些美国知名度与规模较大的组织联系,共同对这些“手足”给予帮助,相信能协助他们尽早融入美国社区云云。

  讽刺的是,这个美国国会听证会原本是要“为香港人建立人道主义途径”,但一听证下来突然发现,最需要“人道主义途径”的香港人并不是在香港,而是在美国本土!在美国的香港“黄丝”,才是真正遇到“人道主义灾难”。当看到张昆阳吐露出来的惨状时,仍在香港的“黄丝”还敢“投奔美国”吗?如今“流亡”在美的“黄丝”,何异于多个月前在阿富汗机场上奔跑、想赶上飞机的阿富汗人?

  反华是美国一些政客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而赞美香港暴乱如“美丽的风景线”,不过是要以此来攻击抹黑中国,本质上并不是要真正支持“黄丝”,更不可能为违法者“买单”。对于美国当局而言,张昆阳的可利用价值已经消失殆尽,唯一的“剩余价值”,就是作为美国政客对于“人道主义”的虚伪面子需要。从这个意义而言,张昆阳实际上是一个用来装饰的“胶花樽”。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