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昔日专关大陆偷渡客新竹靖庐 吹熄灯号
http://www.CRNTT.com   2018-10-25 00:12:32


新竹收容所(俗称靖庐)举行熄灯、摘衔牌仪式,宣告新竹收容所正式走入历史,海基会董事长张小月等人出席。(照片:新竹市政府提供)
  中评社新竹10月25日电(记者 黄文杰)主要收容中国大陆偷渡客与逾期滞留在台者的移民署新竹收容所,24日举办熄灯、摘衔牌仪式,宣告新竹收容所正式走入历史,包括民进党新竹市长林智坚、海基会董事长张小月、“监察委员”刘德勋、“内政部”政务次长陈宗彦、移民署副署长锺景琨与众多贵宾一同参与熄灯仪式。
 
  根据“内政部”资料,新竹收容所现址于1917年,为纪念日本皇族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而建,1957年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北区警备司令部设立“新竹警备分区指挥部”,1991年,时由“内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接收,成立“大陆地区人民处理中心”,又称“靖卢”。

  新竹靖庐于2007年移由移民署接管,并改为“内政部入出国及移民署”收容事务大队新竹收容所”,2015年组织改造,又更名为“内政部移民署”中区事务大队新竹收容所”。

  随两岸经济环境改变,大陆偷渡犯锐减,新竹收容所转为以执行收容、管理及遣送外籍非法外来人口为首要任务,所内收容人以印尼、越南及泰国等东南亚籍逾期居留或非法工作的失联移工为主,因应移民署南区事务大队高雄收容所成立,新竹收容所已完成阶段性任务,相关工作都将由高雄收容所接续办理。

  新竹收容所代理所长徐静儒表示,原收容在内的6名越南人将遣返,另外一名大陆偷渡客后续也将会遣返。

  移民署副署长锺景琨表示,从过往名称靖庐,一直到新竹收容所,见证台湾在两岸与国际关系上的转变,未来国际收容照顾工作,将移到高雄,高雄收容所将于下个月启用。

  已退休的前大陆地区人民新竹处理中心主任谭明喜说,80年接收后,共遣返超过1万人次,当时接收的时候可说是“破烂园区”,披荆斩棘整理完成后,最高收容量约1200人,如今完成阶段性任务,他与多位老同事回来做最后巡礼。

  张小月表示,新竹收容所过去有它的历史使命,因为收容许多来自大陆的偷渡客,在无法顺利遣返情况下,必须留在新竹收容所,也有赖许多NGO团体协助与辅导。如今在两岸时空环境变迁下,新竹收容所已经没有业务上需求,阶段性任务到此为止。她说,今天将这个空间熄灯,未来重新规划,一定会成为备受游客喜爱的地方。

  新竹收容所(俗称靖庐),占地大约5公顷,成立至今,已经走过26个年头,因其以新竹神社建物,充当办公厅舍多年,历史建物年久失修,林智坚说,未来能以“大公园计划”之姿重新对市民开放,让历史空间更贴近市民生活。

  新竹收容所内的“新竹神社残迹及其附属建筑”,包括绘马殿、神乐殿、斋馆、社务所、社库,建物属桧木造日式建筑,为台湾目前所建最大的社务所。

  新竹市文化局表示,目前所见的新竹神社为第二代神社遗址,于1940年完工,其中社务所采用经久耐用的桧木,精细的匠工技术,使得建筑本身历经风雨仍得以保存,屋角的“鬼瓦”与“悬鱼”雕工优美,显见昔日之华丽讲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