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两岸力量对比的累积效应达到临界程度。统一需要物质基础,占优势的一方主导统一,“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引自习近平2015年3月5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委员的讲话)。优势的实力地位往往意味着强大的虹吸力、统一的强制力和代价的承受力。目前,大陆对台湾的统一虹吸力虽还不够,但在快速增长;强制力早就具备,正在提升质量效能;代价承受力持续提高,实际上已经跨越“不惜一切代价”的阶段了。对于大陆现有的全部物质和精神能力而言,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和平统一的代价可以承受,武力统一的代价也可以承受。在大陆对台湾业已拥有绝对优势的经济实力、绝对优势的科技实力、绝对优势的军事实力、绝对优势的国际影响力的情况下,如果不把统一问题摆进实际执行层面的规划计划中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历史上没有先例,世界历史上也几乎没有先例。
三是台湾民心出现转折变化。至少是出现了这种趋势。不是说大多数台湾民众转而支持统一了,而是民意产生了一些有助推进和平统一的转折性变化。在民进党执政条件下,首次出现多数台湾民众能够面对两岸关系现实的可喜变化,他们切实认识到了统一的必然性;越来越多台湾民众对大陆产生好感,愿意正面认识和了解大陆;多数台湾青年自觉把自身前途命运与两岸关系联系在一起思考,到大陆求生存求发展形成热潮,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惠台31条的吸引力超乎预期;还有相当部分现实和潜在的台湾,他们民众希望知道统一的真相、了解什么是统一、认识统一后的台湾到底会是怎么一种政治和经济及社会状态,以及怎样走向统一、两岸向统一相向而行有利还是相逆而行更好等等,假如大陆方面能更清楚、可信地说明白这些问题,更多的岛内民众也会转向。同时还应进一步看到,目前形势下仍有部分岛内民众看不清未来,需要予以引导;对“台独”或永远维持现状抱有幻想,需要予以提示。从岛内民心变化的意义上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重要讲话可谓应运而生,醍醐灌顶。
四是国际环境发展变化大势整体对推进统一有利。中国崛起势不可挡,中国统一势所必然,业已基本成为国际共识。颇有战略远见的新加坡政治家李光耀先生讲过,台湾无论谁当选领导人,都难以改变最终将与中国大陆统一的结局。民进党蔡英文当局临上台至今仅两年半多,就有6个台湾当局“邦交国”与中国大陆建交,而与中国大陆建交的国家没有一个被台湾当局挖走;中国与日本、印度等周边关系峰回路转,积极向好。这就是大势使然。当然,不利的一面也是存在的,有时还会很严重。特别是美国特朗普政府把中国大陆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以贸易战为切入点,从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经济、军事、战略、外交、政治等各条战线发起挑战,遏制中国大陆发展、迟滞中华民族复兴,以维护其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对于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行径,国际上的态度与反应不一,其中确有局部予以主动或被动配合、以美制华、两头牟利的国家,总的看,中美关系恶化及其连带效应造成中国大陆的国际处境出现暂时的困难。在此形势下,台湾问题是暂时放一放,还是更有力地抓起来,是一个重大战略性抉择。习总书记的这篇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把两岸统一问题提出来,明确中国统一的坚定目标、告知国际社会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底线所在、表明中国人民不会牺牲台湾问题换取对美斗争战略空间的严正立场,既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根本需要,亦是对台湾当局的严厉警告:挟洋自重没有出路。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从来没有韬光养晦,从来没有不讲统一,从来没有在台湾问题核心利益上做出妥协,对在中美角力的关键时刻谈统一会“打草惊蛇”、进一步刺激美国等质疑,是不了解历史。从1955年8月到1970年2月的136次中美大使级第三地会谈,到中美建交谈判、所谓“蜜月期”、冷战结束困难期迄今,中国政府一直警示美方台湾问题的敏感性和不可妥协性。这是中美关系的基础所在,任何真正懂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的美国人都清楚这一点,都知道2016年12月2日刚当选尚未就任的特朗普与蔡英文通电话的危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