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评:以动态眼光重新认知“一带一路”
http://www.CRNTT.com   2019-04-06 00:19:53


  中评社北京4月6日电(评论员 彭念)日前,意大利与中国同意共建“一带一路”的消息再次将“一带一路”顶至风口浪尖。支持者高呼“一带一路”终于在西欧开花结果。质疑者则忧心忡忡地提醒意大利,“一带一路”无法解决其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不仅如此,“一带一路”还有可能损害意大利的国际形象。

  实际上,自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外界对其的看法就不是铁板一块。这其中既有褒奖的赞誉,也有批评的呼声,更有诋毁的谩骂。而“一带一路”就是在这些赞誉与争议声中负重前行。这种局面的出现其实也很正常,毕竟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会经历复杂曲折的过程。“一带一路”作为一个新倡议自然也避免不了这样的“命运”。

  从这个视角来看,“一带一路”乃长时段动态调整的产物。换言之,“一带一路”的实施并没有特定模式,也没有确定的预定目标。或者说,“一带一路”的推进方式、进度及目标本身就处在动态调整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会根据实施的具体进展和遇到的问题等来及时调整实施方式和目标等,“一带一路”会呈现出参差不一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一带一路”实施五周年大会上所讲的,“一带一路”已经从“大写意”转向“工笔划”。在“大写意”阶段,外界所看到的就是“一带一路”在全球各地“撒种”,似乎没有“一带一路”没有触及的角落和领域。在这种粗放型的快速推进过程中,“一带一路”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西方舆论所渲染的“地缘政治扩张”和“债务陷阱”。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