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实行货币紧缩政策,提高利率,必然会导致美国的资本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正因为如此,为了稳定美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提前放出风声,希望美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做好充分的准备,“配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货币政策。
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学者给予高度关注。但是,必须承认,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复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这一方面是因为美联储的货币是国际储备货币和支付货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美联储货币政策效应是其他各国货币所无法复制的。也就是说,无论是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还是美联储释放调整货币政策的信号,都可能会给美国的资本市场和美国的商品市场以及其他国家的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因素,使得各国不得不考虑,如何与美联储协调立场。不管是采用联系汇率制度,还是实行固定汇率制度,都必须考虑美联储货币政策给本国经济带来的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
中国货币政策独一无二。中国货币政策与中国的经济总量直接挂钩。中国货币政策服务于中国实体经济,当中国的财富总量不断增加的时候,中国货币量就会大幅度增加。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由于资本市场的存在,货币量和财富的增长之间不能直接划等号。当大量货币进入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闪转腾挪的时候,中国制定货币政策就必须考虑到多重因素,特别是要考虑到中国的资本市场货币流通状况以及中国对外贸易投资的需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的货币政策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
除了美国之外,没有任何国家的货币政策能达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效果,中国也不例外。中国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千万不能东施效颦,而应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要求的货币政策。
如果试图借助于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增长,那么,最终有可能会在国际金融市场折戟沉沙。中国当前采取的措施是,通过“精准扶贫”,解决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千方百计地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确保中国的制造业健康发展。
可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制造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产业。我国许多制造企业之所以面临困难,除了资金匮乏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产业链和零部件的“供应链”出现了严重问题。如果人们没有忘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东北地区企业出现过“三角债”,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导致供应链和资金链断裂。当时国务院主要负责人采取的策略是,提供专项贷款,帮助国有企业解决困难。可最终的结果是,美好的愿望化为泡影,东北地区的许多企业仍然破产倒闭,国有商业银行留下大量的呆帐坏帐。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表面上看,制造业面临的是资金短缺问题,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则是整个产业链和零部件的供应链出现了问题。如果直线思维,只要注入外部资金,就可以解决互相拖欠的问题。但是,由于整个产业的生态环境被彻底破坏,因此,所有资金注入之后,都变为工资福利,不可能确保制造企业恢复运转。
中国当前面临类似的困境。如果金融机构注入大量的资金,试图确保产业链恢复运行,那么,最终有可能会使金融机构的呆帐坏帐迅速增加。
中国当前经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没有解决贸易和投资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为了促进贸易的发展,可以对外实行货币贬值政策,鼓励企业对外出口。但是,如果对外投资,那么,就要考虑到货币升值的问题,而不是货币贬值的问题。对外投资需要货币升值,因为只有这样,投资才能获得预期收益。
所以,笔者建议,应当谨慎使用中国的货币政策,千万不能邯郸学步,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作为学习的榜样,因为那样做,将会导致中国的经济彻底失去增长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