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6日电(评论员 郭至君)上个月的最后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了他任内的第一份国情咨文,与此前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年度国防报告》多处直接提及或批评中国不同,长达80分钟的国情咨文内仅提到中国一次,就是称中国和俄国是美国重要的对手(rivals),并认为中国是一个危险因子(danger)。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平淡无奇,但特朗普在国情咨文里面对中国的含沙射影却引起了中方的高度关注,文中对中国“对手”的战略定义以及明里暗里在经贸问题上的“挑刺儿”,让人明白美国对华的战略疑虑正在上升。
具体来讲,尽管国情咨文涉及国家战略和地缘政治的部分比较少,但冷嘲暗讽也不客气。比如,在讲到经贸问题时,特朗普强调“我们国家曾经失去了的财富,我们现在正迅速夺回”,“经济退让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期待更加公平的贸易关系”,“我们将通过严格执行贸易规则来保护美国工人和美国知识产权”。又比如,在提到中国是对手之后,特朗普便解释道,这是因为“他们挑战我们的国家利益、影响我们的经济、抵触我们的价值观。”另外,値得一提的是,在英文文法上,rivals(对手)与以前美国常提到的competitors(竞争者)相比较,无疑又向负面推进了一个层次。这样一来,美国国情咨文里面对中国浓浓的冷战思维开始显现。
如果纵横观察,美国国务卿蒂勒森2月1日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发表演讲需要关注。蒂勒森称拉美地区不需要“新帝国主义列强”。他指责中国的贸易“伤害了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引发失业问题并压低了劳工薪资”,“拉美地区不需要只顾本国人民利益的新帝国主义列强,”他说:“中国这种以国家引领发展的模式令人回想起过去。这里不需要这样的未来。”蒂勒森这番说话,显得对中国非常不客气,零和博弈思维味道真的太浓了。作为美国国务卿,蒂勒森有准备的公开发言绝对不可能不代表美国政府的政策思考。
美国在去年发布的国家安全报告里面称中国是“修正主义国家”,而后又在国情咨文和国务卿的演讲中说中国是“对手”和“新帝国主义列强”,因此我们认为,不管是赤裸裸地点名道姓,还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措辞中暗箭四射,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无疑已经在战略定位上和经贸问题上对中国存在深深的偏见,无论怎么变化表述,都是“换汤不换药”的实质而已。
美国有句谚语说:打不过的敌人,就是朋友。难道美国的思维就是这样的吗?一定要把中国定位为敌人,打不过,才能成为朋友?几千年前的《论语》就教导中国人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因此,中美之间的战略思维真的存在很大的差距。美国以敌意来对撞中国的善意,这样的思维格局是不容易改变的。
我们认为,美国的新战略端倪值得中方认真对待,并应该从大国定位来思考应对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