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信息普及化催生了许多小众群体以及封闭群组,为以假乱真的信息传播制造有利的条件。这些虚假信息有些是无意的以讹传讹,有些则是有心人的设计。一般上,这些小众群体拒绝接受主流观点和价值观,并通过特定的视角选择以及诠释信息。多元化社会潜在的社会矛盾以及裂痕,促使边缘化的群体抱团取暖,也加剧了假信息的破坏力。
假信息充斥及蔓延,将摧毁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而一个缺乏信任的社会,又将助长假信息的流通。从这个角度而言,最近一项对政府信任度的调查结果,反映了一个令人忧虑的趋势。该调查指出,本地“有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创下八年来的低点。这群人拥有大专或更高的学位,而且经常阅读、收看或收听新闻报道。这个调查没有解释信任度下降的原因,但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去年新加坡遭网袭有关。不过,该调查也指出,本地公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创下自2013年以来的新高点,而对纯网络媒体的信任度则下跌。这意味着国人对网上流传的假信息,已提高警惕。
社论指出,假信息的危害,轻则使人们蒙受钱财损失,重则可能撕裂社会的团结。政府通过立法以及提高国人的数码智商,双管齐下对抗假信息的散播。从大处着眼,我们有必要解决潜在的社会矛盾以及裂痕,以加强信任关系,从而制止假信息的传播。在网络时代,对抗假信息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抗争,而首要的防线还是国人的数码素养以及辨识假信息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