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姜锋:德国外交亟需面向未来找准定位
http://www.CRNTT.com   2019-11-04 16:16:49


  中评社北京11月4日电/到访上海几乎是德国政府代表和政治领导人访华时的标配内容。他们中一些人对这座城市感到赞叹和惊讶,因为它的发展速度和现代化程度与德国媒体呈现的景象有很大不同。客人的惊讶反倒让我吃惊:中国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对这样的伙伴,德国应该很了解,特别是精英们。但事实是,一位曾在民主德国生活过的德国政治家在上海一所大学演讲时,竟把中国和民主德国相提并论,虽然他的初衷是善意的,是为说明如何更好地治理国家,但只要想想现在中国人在出入境、经商等各领域享有的自由,想想这个国家为人们充分发挥自身才智提供的广泛机遇,还有其被国际游客广为赞叹的多彩生活,就能明白这样的类比多么违背常识。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基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对自身利益的权衡。但以上事例恰恰表明,德国外交决策者们对外界的感受有些失真。

  在多个方向上面临挑战

  过去两年多来,德国外交决策者频繁到访华盛顿,试图劝说美国认清大西洋两岸同属一个价值共同体的事实,期待美国继续领导德国等盟友对付这个“价值共同体”的对手和敌人。可惜时代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美德或美欧关系早已转变,如今的美国首要关注的是自己。美国的政治色谱里只有“美国色”和“非美国色”,德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属于“非美国色”,不同的只是色调上的深浅。当前美国政府的做法迫使欧洲和德国认清和修正自己在对美关系上的认知误差,于是我们听到了“欧洲人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高声呼喊。只是,欧洲在军事、外交、经济等领域严重依赖美国,掌握自己的命运行比言难。

  另一个方向上的俄罗斯,对德国具有地缘政治和战略上的重要意义,但德国对俄政策的旗帜上几乎只有一个词:制裁。事实上,德国在能源供应方面非常依赖俄罗斯。冷战结束后,科尔总理主政的德国坚定不移地改善对俄关系,努力把当时仍然脆弱的俄罗斯拉入欧洲和跨大西洋共同体。其后的施罗德总理和普京建立起“哥们关系”,两国在各层面合作密切。但再以后,尤其克里米亚危机以来,德国有关对俄政策的辩论基本就只剩下“制裁”或“不制裁”两个选项了,尽管对俄关系如此重要,亟需多元思路和选项。

  即便是在欧盟内部,德法两国的“发动机”角色如今也常运行失灵。德国一位学界人士形象地表达了她的沮丧:“马克龙每天有十个新主意,但德国就是不回应。”人们普遍期望德国在欧洲一体化方面发挥领导作用,这需要德国面向未来,不能只忙于应付眼前事务,更不能纠结于过去。德国应该向布鲁塞尔输送基于整个欧洲视角的思想和倡议,而非仅仅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德国方案。这是一个巨大挑战,但柏林必须面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