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
中评社香港6月26日电/“北斗南头云送喜”,北京时间6月23日9时43分,最后一颗北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至此,中国耗时26年、投入超过120亿美元、先后发射59颗卫星的自研卫星导航系统终于建成。
法国《欧洲时报》6月25日载文《天地之间有“北斗” 受益的不仅是中国》,文章说,自古以来,北斗七星就如浩瀚星河中的一座灯塔,帮助人类找寻正确的方向,从上古时代的“黄帝治,景星见于北斗也”,到“人间今日春多少,只看东方北斗杓”,中国人的“北斗情结”可见一斑,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会以此来命名。
不仅仅是在中国,人类一直在借助地图、指南针、无线电台等工具,在航海、飞行等领域努力走得更远。而导航卫星的出现,则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模式和现代社会的运转方式。汽车、手机、5G、共享出行、地图位置服务……从个人出行到航海航空、搜救捕捞,乃至军事战略,导航卫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北斗导航系统备受世界瞩目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世界范围内,被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认定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共有4个,分别是中国的北斗、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和欧盟主导的 伽利略(Galileo)。
从中国官方发布的消息来看,北斗系统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卫星单机和关键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作为发展势头迅速的后起之秀,北斗也被认为极有可能后来居上。
当然,北斗的发展之路绝非一帆风顺。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设想,到1994年正式启动北斗一号工程建设;从北斗一号向中国提供服务、北斗二号覆盖亚太地区,到2020年北斗三号完成全球组网,中国的北斗导航用20多年 走完了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40多年的发展之路。其间不乏挑战与辛酸,既有9年前(2011年7月)第9颗北斗卫星在暴雨如注和两次雷电间隙成功发射的惊心动魄,也有本次收官发射因故延后的一波三折;既面临过缺钱、缺技术、缺人才的困境,也经历过因一些器部件受制于人、合作理念不和等龃龉……但最终,中国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幷创造出新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