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到“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反映了中央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的认识不断深化。 |
中评社北京7月16日电/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央基于国内发展形势、把握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和重要战略选择。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涉及国内也涉及国际,既包括供给侧也包括需求侧,需要做好整体谋划和统筹安排。
经济日报发表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主任、研究员黄汉权文章介绍,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讨论时再次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是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新趋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及时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中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指明了方向,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遵循。
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的战略部署
文章分析,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到“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反映了中央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的认识不断深化。疫情暴发初期,我们被迫停工停产,大多数产业链基本停摆,外贸企业有订单但发不了货,全球供应链出现断供,为此,中央提出要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随后,中国疫情得到控制,国内产业链供应链逐步恢复,但大量外贸订单却因海外疫情蔓延被取消或推迟,外贸企业有货但没订单,外贸供应链再次断裂。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体现了中央因势而变的务实之举和与时俱进的战略思维,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指导性。
从国内看,内外需低迷凸显畅通国内循环的紧迫性。进入5月份以来,中国供给侧的复工复产比例已经很高,但受居民消费趋于谨慎和企业投资更加保守的影响,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需求约束取代产业链供应链梗阻成为制约国内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同时,海外疫情仍然蔓延,大量国外企业仍在停产或半停产,中国大量出口订单被取消或推迟,刚刚复工复产的外贸企业再次陷入停产、裁员、放假、减薪的困境,加上2018年以来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外贸业遭遇“屋漏偏逢连夜雨”。即使疫情过后,一些国家市场的需求也难言乐观。面对国内消费不足和出口受阻,迫切需要扩大国内需求,畅通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国内循环,确保企业复工复产后产品销得出,推动中国经济加快回归正轨。
从全球看,维护和参与国际循环彰显中国大国担当。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随着欧美国家陆续重启经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和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保持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特别是医疗和个人防护物资供应链循环畅通,对协助其他国家抗击疫情和主要经济体恢复生产生活至关重要。同时,中国作为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维护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和经济循环,对世界经济重启和恢复具有助推器作用。
双循环战略的核心要义
文章认为,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是辩证统一关系,它们之间既有相互替代的一面,也有互相补充的一面。双循环战略体现了辩证思维,包含四个方面含义。
第一,中国的经济循环不是单一的国内或国际循环,而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两个循环不是相互隔离、彼此独立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犹如两个紧紧咬合的齿轮。一方面,国内循环要深度融入国际循环当中,但又能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国际循环包含国内循环,为国内循环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第二,这个双循环以国内循环为主。因为受近年来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中美经贸摩擦升级、部分产业外迁,以及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经济衰退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进一步扩大出口的难度越来越大,必须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多依靠构建完善的内需体系、形成国内循环来稳定中国经济增长。
第三,产业链和供应链是构建双循环的核心。脱离产业链供应链来谈双循环,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们是链接双循环的纽带,是推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力量。
第四,双循环兼顾效率和安全。通过参与国际循环,中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中国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分享全球化红利;同时,如果有了国内循环,当国际循环出现风险时,中国经济也能够安全运行,从而提高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