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两新一重”精准发力 扩大有效投资红利正释放
http://www.CRNTT.com   2020-05-28 09:09:23


  中评社北京5月28日电/常言道:今天的投入,是明天的产出、后天的发展。作为“六稳”的重要组成部分,“稳投资”因其乘数效应较大,受疫情因素制约较少,政策效果显现相对更快,但资金投向是否精准,从长远看“绩效”却大不同。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日前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就表示,“今年的投资工作意义非常重大,不同寻常。中国目前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至为重要。今年疫情突如其来,给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也暴露出许多短板弱项,需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尽快予以弥补”。

  提起扩大投资,人们普遍会联想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四万亿”计划。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扩大有效投资”。这新增的“有效”二字,无疑彰显了扩大投资的新内涵,即要优化投向结构,既着眼当前,又瞄准长远,更加强调投资的长期效益,而不只是规模。

  今年的政府投资安排,也许没有部分市场人士所期望的“大水漫灌”般那么猛,但其实规模也不算小。据何立峰解析,“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央预算内投资6000亿元,比去年多22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另外还有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当中一部分也要通过转给地方用于相关的补短板、强弱项投资。加起来,整个中央层面筹集的资金超过5万亿元,其中新增2万多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这超过5万亿元规模的资金,其投向是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具体来说,一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这一“新”亦即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新基建”。新基建是相对于铁路、公路、机场等老基建而言的,更加强调如何推动信息消费、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消费场景,以此激发新消费需求,并助力产业升级。

  二是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

  这一“新”意味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要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亟待补上此前城镇化在住房、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短板。

  “一重”则是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要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

  就“两新一重”的内涵和关联来看,专家普遍认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为了投资未来和抢占先机,既服务和保障疫情防控,又使中国能够在未来占据科技领先和经济前沿。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为了实现人的城镇化,让城市的居民和新市民都能受惠于新型城镇化的软硬件设施优化。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则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我国优越的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并为新基建和新型城镇化提供托举作用。

  由此可见,“两新一重”既有新基建,也有新型城镇化,还有传统意义上的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而这些结构性的老基建,同样也是支撑扩大内需战略的。显然,通过“两新一重”精准发力,扩大有效投资,其补短板、强弱项、优结构、增动能的关键作用更加凸显,更加有利于加快中国经济企稳和社会转型,更加符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这对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也意味着结构性的政策红利将渐次释放。尤其是着重调结构的新基建,如5G、数据中心、特高压、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等,相较老基建有更好的潜在增速,其发展前景更值得期待。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张亮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