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方针》评析
http://www.CRNTT.com   2020-09-13 00:09:45


 
  第三,这份报告把中国定位成“发达国家”,并直言要接受来自中国的挑战。

  它认为,中国已是高科技产品的最大进口国,在国内生产总值、国防支出和对外投资方面仅次于美国,中国自己也承认是一个“成熟经济体”,但在与包括世贸组织在内的国际机构打交道时,却仍“自我指定为发展中国家”。这份报告还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发达国家和国际秩序的主要受益者,应该协助保障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自由和开放”,但中国却以“发展中国家”自居,“系统地扭曲了全球多个产业部门,损害了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利益”。美国现在承认并接受“中共一直在其内部对美中关系的界定:大国竞争”。这实际上是对中方提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概念的反向曲解。众所周知,中方所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首先是指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之间的关系,并非两个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而近来中国国内关于“六亿人口每月收入不足一千元”的大讨论,真实地反映出中国整体发展程度仍然较低、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客观事实。

  第四,这份报告把中美价值观差异作为两国矛盾与冲突的主要方面之一。

  在特朗普上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人认为他是“商人总统”,只关心商业利益和物质利益,不关心政治信仰和价值观。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或者夸大。事实上,早在2016年11月26日特朗普已经当选美国总统并处于候任状态时,他曾经针对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的去世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评论称:卡斯特罗是一个“残暴的独裁者”,古巴仍然是一个“极权主义岛国”,他希望“古巴人民最终能获得他们应得的自由”。⑤2017年4月,他以叙利亚政府军使用毒气攻击平民、造成儿童伤亡为藉口下令轰炸叙利亚的举动,表明他并非对价值观问题毫不在意。即使特朗普本人对价值观议题没有像某些人期待的那样“关切”,但他周围的战略精英也不会忽视这个议题在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进行牵制时的工具意义。在本文讨论的对华战略报告中,价值观议题与经济议题、安全议题一道,成为美方指责中国对美国构成的三大挑战之一。该报告断言“北京显然自以为正与西方进行着一场意识形态竞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共享的原则“背道而驰”;指责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和宗教文化政策;尤其指责中国通过文化和新闻交流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搞“意识形态渗透”。可以看出,这份报告对中美价值观差异的重视达到了特朗普上任以来的最高程度。

  第五,这份报告刻意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相区分,意图离间中国的党群关系。

  美国的这种论调和做法从历史上来看也并不新鲜。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这种论调主要体现在美国部分政客的非正式发言和媒体舆论上。自特朗普上任以来,其团队的核心成员如班农、纳瓦罗、蓬佩奥等人,都曾在公开场合大肆鼓吹过这种论调。但在正式公布的国家战略文献中,对中国执政党和中国人民进行如此明确的区分尚属首次。根据笔者的统计,在7275个单词的报告全文中,CCP作为“Chinese Communist Party”的缩写形式共出现35次,PRC作为“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的缩写共出现76次,“Chinese people”这个片语共出现7次。很明显,这份报告的撰写者要向外界传递如下信息:美国对华战略的首要针对目标是中国执政党和中国政府,而非“中国人民”。这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特朗普的执政团队已经注重中美关系中的价值观因素。

  第六,这份报告强调美国的国际盟友和战略伙伴在实施对华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同样地,特朗普上任以来,其对待传统盟友(包括欧盟、英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的态度和手法确实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届总统,基本理念上强调“美国优先”,美国的利益优先于其盟友和战略伙伴的利益。但至少从这份对华战略报告来看,特朗普的执政团队充分意识到国际盟友和战略伙伴对美国利益和美国战略的重要性。在这份篇幅并不算长的战略报告中,共7次用到“志同道合”(likeminded)一词以形容与相关国家的关系,17次提到“盟国”或“盟友”,27次提到“伙伴”或“战略伙伴”。在导言部分提到美国要“提升制度、联盟和伙伴关系的应变能力,以期在面临中国的挑战时占据优势”,“与外国盟友、伙伴和国际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寻求积极的替代方案,支持自由开放秩序的共同原则”,并重点提到东盟、日本、印度、澳大利亚、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今年的七国集团(G7)首脑会议预计将于9月或更晚在华盛顿举行,此前特朗普曾宣称要邀请俄罗斯、印度、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元首或首脑参加,拟把该集团扩充为十一国集团(G11)。⑥不管特朗普此举最后是否成功,其中以所谓“共同价值观”为纽带、纠集针对中国的国际统一战线的企图却是非常明显。

  第七,从报告全文看,美国对中方仍有“期待”,但更侧重用硬的一手打交道。

  所谓仍有“期待”,主要体现在如下表述上:“即使与中国竞争,我们也欢迎在双方利益一致的地方进行合作。竞争并不必然导致对抗或冲突。……我们不寻求遏制中国的发展,也不希望脱离中国人民。美国期望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公平竞争,使我们的国家、企业和个人都能享有安全和繁荣”(引言);“我们对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愿景没有将中国排除在外。……通过我们持续与坦率的接触,美国欢迎中国以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的方式进行合作,以扩大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我们的方针是不排除中国。美国随时准备欢迎中国的积极贡献。……美国致力于与中国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以降低风险、管理危机。我们期望中国也能保持这些渠道的开放性和回应性”(第三部分);“我们仍然愿意与中国进行建设性的、以结果为导向的交往与合作,因为那与我们的利益并行不悖”(结论)。笔者也注意到,整篇报告中并没有出现“遏制中国”、“冷战”或“新冷战”之类的字眼。含有“遏制”意涵的单词(contain)只出现过一次,但那是强调美方“不寻求遏制中国的发展,也不希望脱离中国人民”(原文为:We do not seek to contain China's development, nor do we wish to disengage from the Chinese people.)但这些表态是基于中国能够“改邪归正”的假设。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美国将更多地采用“针锋相对”和“硬碰硬”的方式同中国展开竞争。即使所谓的“合作”,也带有明显的工具性和权宜性特征,只会在“不得不”的情况与中国开展合作。

  第八,这份报告表明,美国将加大对“台独”分裂势力的支持力度。

  众所周知,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美方在台湾问题上动作不断,特别是美国国会通过多项涉台立法,美国对台政策呈现出明显的法制化趋势,导致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转圜空间越来越小。这份报告除了沿袭2019年11月美国国务院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中把台湾当局的“新南向政策”纳入其印太战略外,还在“实施”部分用了一个自然段的篇幅专门阐述对台政策。报告声称:“美国将继续依据我们的‘一个中国’政策、《台湾关系法》和美中三个联合公报,与台湾保持牢固的非官方关系”;“美国认为,任何解决两岸分歧的方式都必须是和平的,必须符合双方人民的意愿,而不能诉诸威胁或胁迫”。报告还指责“北京未能履行其在公报下的承诺,这表现在其大规模的军事建设,迫使美国继续协助台湾军方维持可信的自卫能力,这种能力阻止了侵略,并有助于确保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报告在强调美国对台军售的“必要性”时,引用了里根总统在1982年的一份备忘录中的一句话:“售台武器的数量和品质完全取决于中国所构成的威胁”。笔者经查证得知,这个备忘录是1982年8月17日中美签署关于美台军售的联合公报(简称“八一七公报”)的当天,里根总统以密件形式写给时任国务卿舒尔茨(George P. Shultz)和国防部长温伯格(Caspar W. Weinberger)的,且已于2019年8月30日解密。该备忘录共有四段内容,与曾经长期秘而不宣、近期已经公开的所谓“六项保证”⑦在内容上并不雷同,因此可以确定是当年里根政府用以削弱“八一七公报”效力的又一个“阴招”。这个备忘录共有四段文字,篇幅不长,包含标点符号共有978个单词。核心观点有两个:1、美国愿意减少对台武器销售,完全以中国的以下持续承诺为条件:致力于以和平方式解决与台湾之间的分歧。2、售台武器的品质和数量必须完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构成的威胁为条件,台湾的防卫能力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品质上都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防卫能力相关联。学术界对第一个观点已有很多讨论,也是美方公开宣称过的。但第二个观点却是首次公开,并且是以首份美国对华战略报告的形式公开。我们必须意识到,这是美国对台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在“台独”分裂势力日益坐大的条件下,中国大陆为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必然要通过军事能力建设来加强对“台独”分裂势力的战略威慑。而按照这份报告里引用的里根秘密备忘录的逻辑,美方必然随之加大对台湾当局的支持力度。这就意味着,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斗争将越来越激烈。笔者的基本判断是:美方对“台独”分裂势力的容忍度和支持度将越来越大。

  三、结论

  美方首次发布综合性的对华战略报告,在中美关系史上将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意味着中美走向以战略竞争为主导的博弈态势已很难逆转。但从这份对华战略报告中还可以看出,美方虽然对中国的重视程度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当年对苏联的重视程度,但似乎尚未下定决心像当年遏制苏联那样全面遏制中国,对中国走上美方设定的发展道路仍有期待,只是实现这种期待的手段变得比以往的接触政策更“硬”了。

  事实上,成型于克林顿时期的美国对华接触政策,本身就包括交往/合作与防范/威慑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交往/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企图按照美方的设想或期待改变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结构,使中国在整体上“更像”美国。而防范/威慑的根本目的,是在交往/合作的过程中影响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并为交往/合作一旦失败做准备。⑧不过,在接触政策里,交往/合作是主要方面,防范/威慑是次要方面。从本文讨论的这份对华战略报告可以看出,美方正式宣布对华接触政策的“失败”,意味着特朗普当局已经把防范/威慑调整为对华政策的主要方面,交往/合作成了次要方面,同时把对华政策升级为对华战略。与对华接触政策相比,新出台的对华战略的实施工具将更少地依赖美国和西方的市场诱惑、国际组织的成员身份等软性因素,更多地倚重经济制裁(如关税、禁售、退市)、地缘政治(如台海、南海、香港)、甚至军事威慑等硬性因素。笔者曾把奥巴马时期“战略再平衡”背景下的对华政策称之为“超越接触”,意指它对当年克林顿政府对华接触政策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超越,存在着从偏重软实力向更注重硬实力转变的基本态势。⑨从本文讨论的美国首份对华战略报告来看,美国对华政策的这种转变已经完成,以防范与威慑为基本特征的对华竞争战略正式取代以交往与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对华接触政策。

  注释:

  ①该报告原文可从如下网址下载: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0/05/U.S.-Strategic-Approach-to-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Report-5.20.20.pdf

  ②Catherine Dale and Pat Towell, "In Brief: Assessing DOD's New Strategic Guidance",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eport for Congress, 7-5700, January 12, 2012. See http://www.fas.org/sgp/crs/natsec/R42146.pdf。但从后来的实施情况看,NSS报告并非每年都有。里根政府提交过两份,老布什政府提交过三份,克林顿政府提交过八份,小布什政府提交过两份,奥巴马政府迄今只在2010年提交过一份。

  ③该报告原文可从以下网址获得:https://www.atlanticcouncil.org/in-depth-research-reports/report/managed-competition-meeting-chinas-challenge-in-a-multi-vector-world/

  ④该报告原文可从以下网址获得:https://cdn.cfr.org/sites/default/files/report_pdf/CSR85_Blackwill_China.pdf

  ⑤“特朗普称卡斯特罗‘残暴独裁’ 扬言翻转美古邦交”,大公网:http://news.takungpao.com/world/exclusive/2016-11/3396804.html?bsh_bid=1578308348,登录时间:2016-11-28。

  ⑥“特朗普称七国集团峰会将推迟举行”,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20-05/31/c_1126055984.htm,登录时间:2020-06-06

  ⑦“六项保证”的具体内容为:美国不会设定对台军售的停止日期;未来美国对台军售不会与中国提前商议;美国不会作为大陆与台湾之间谈判的调解人;美国在台湾的主权问题上不持立场;美国不会逼迫台湾与大陆谈判;美国不会修改《与台湾关系法》。参见杨茂、牛大勇:《雷根政府对台“六项保证”及其政治影响》,载《台湾研究》2018年第5期,第89页。

  ⑧参见王伟男:《接触中国: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初步反应》,载《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⑨参见王伟男、周建明:《“超越接触”:美国战略调整背景下的对华政策辨析》,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3期。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9月号,总第273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